长三角城市网讯 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慰英魂。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人们更加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连日来,10多万社会各界人士,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和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地,追忆革命先辈和英烈,重温那一桩桩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思念:怀揣80年前“信物”,烈士学生的后人前来扫墓
4月1日,袁国平烈士之子,77岁的袁振威一早便赶到位于雨花功德园内的皖南事变三烈士墓,为父亲袁国平扫墓。
父亲牺牲得壮烈,每每回想起来,袁振威都要极力隐忍泪水。1941年1月7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中被叛徒杀害。万分危急之际,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突围北撤。
“在激战中,父亲身中4弹。他让战士们赶快突围,不要管自己。战士们不肯,硬是用树枝做了担架抬着他走。第二天清晨,他们赶到青弋江边,渡河时被敌人发现,双方交火,不少战士牺牲了。”袁振威说,过河后,父亲挣扎着摸出笔记本和七块大洋交给战士带走,自己摸出手枪,饮弹自尽,年仅35岁。
在墓碑前,袁振威与几名风尘仆仆赶来的扫墓人不期而遇。“您是袁校长的儿子吗?我们是专程从江西赶过来给他扫墓的。”其中一名女子说,她的外公叫况学笋,曾就读于红军步兵学校,当时袁国平是校长兼政委。她拿出一本1937年颁发的、已经泛黄的毕业证书,上面有袁国平的签名。“袁国平烈士是外公一生敬佩的人,这张毕业证书,外公珍藏了一辈子。他叮嘱我们,要永远记得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记者碰到了金雯烈士的孙子金可名。年迈的老人抬起颤抖的双手,细细擦拭碑刻上的浮灰。“爷爷当时是空军第2大队大队长。1942年1月长沙第三次会战中,爷爷率领轰炸机袭击长沙日军仓库,击落敌机3架。但他自己的飞机也受到重创,在返航途中不幸撞山牺牲。”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和父母一起到紫金山北麓,来祭拜爷爷。“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感恩:亲眼看到烈士血衣,小学生难以平静
4月2日,雨花台烈士陵园内,前来祭扫的人们络绎不绝,几处停车场停满了大巴车辆,不少人都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祭拜的。
在烈士纪念碑前,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中心学校的近百名小学生,举起右手,庄重地宣读入队誓词。
“能在雨花台这么神圣的地方宣誓,大家都特别激动。很多同学早上5点就起床了,坐了将近6小时的车来到这里。之前我只在书本上看过烈士的故事,今天来参观,看到烈士留下的血衣,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好好工作,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烈士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该校六年级学生冉茹鑫说。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丁香林下,14岁的邓俊雅正认真地听妈妈讲述丁香烈士的故事。“丁香烈士生于1910年,在东吴大学求学时认识了阿乐,两人一同投身革命,并喜结连理。然而,婚后不久,丁香因为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枪杀在雨花台,当时她年仅22岁,并怀有3个月的身孕。”
看到烈士的照片,母女俩更是动容不已。“她那么年轻、美丽,原本可以相夫教子,过着温馨的小日子。但为了信仰,她毅然放弃了这一切,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邓俊雅说。
传承:烈士事迹激励大学生们投身公益
4月2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正在表演情景剧《囚徒之歌》。舞台上,身染血迹、手戴镣铐的高文华,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驳得敌人张口结舌,看得观众们热血沸腾。
烈士高文华的扮演者,是江苏警官学院大二学生赵健益。他说,自己从小就崇拜英雄,因此选择报考警校。“为了演好角色,我翻阅了很多史料,被烈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的专业是警察法学,希望将来能够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月1日,南京晓庄学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讲解队”27名成员,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扫,并现场开展晓庄烈士自述表演,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讲解队队长刘飞说,这支讲解队已经有10年历史。10年来,南京晓庄学院共有250余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在雨花台志愿讲解,服务了近百万人次的参观者。“从英烈们身上,我们汲取了许多正能量,信仰、奉献、勇敢、坚韧……现在,我每周都要抽出一天半的时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刘飞说。
本报记者 李子俊 本报通讯员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