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公布的《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到,“十三五”期间,南京要重点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和江北新区新金融示范区三大金融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把南京建设成为承接上海、覆盖江苏、辐射皖赣、延伸全国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特征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201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确立了南京作为“区域金融商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当前已经形成了河西金融集聚区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但与北京金融决策监管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金融创新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相比,南京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还不够突出,在长三角区域内整体优势还不是非常明显。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围绕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重点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和江北新区新金融示范区,形成“一核、两区、多点”的整体协同发展格局。“一核”是指以南京金融城为主要集聚载体的河西金融集聚区,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两区”即新街口金融商务区、江北新区新金融示范区。“多点”是指引导和推动三大枢纽经济区、相关产业园区发展与优势产业相融合的金融产业。
根据《规划》,江北新区新金融示范区,定位为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全国一流的新金融中心,重点集聚金融资产管理、区域股权交易、金融科技和保险创新等金融新业态。未来,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将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在空间选址方面,结合江北新区(老山片区)低密度、生态、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构建绿色、和谐、共享的开放式金融小镇。
“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险业规模显著壮大,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191.3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68.04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79%,保险密度近4500元/人。《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南京将力推动保险创新发展,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积极申请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到2020年,全市保费收入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8%,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8000元/人。(记者 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