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近日,在第十期南京志愿者心声分享会上,笔者被“红丝带”的故事打动了。
秦淮区洪武路龙王庙社区是老旧小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较多。为了让每个老人都能得到及时关爱,社区妇联建立了“邻里守望红丝带”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由志愿者与独居高龄老人结成对子。高龄独居老人家的门窗上都有一条红丝带,志愿者会按照红丝带的指引每天去敲敲门,问寒问暖,帮老人做些家务,给老人“大家庭的温暖”。志愿者代表梁美霞说,因舍不得这份邻里情,小区有位百岁老人被儿子接走没几天,又坚持要儿子把自己送了回来。
老龄化社会和他乡时代已同时到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有2亿多,南京60岁以上老人已有120多万。老龄人口不仅基数大、比例高、增速快,而且失能、失智、失独老人也在大幅增加。这意味着,需要陪伴照顾型老人越来越多。“红丝带”给老人送去了关爱,为子女解了难,替政府分了忧,彰显了博爱精神,也使得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化。
有条新闻令人揪心:一位八旬独居老人在阳台上呼救,饿了两天只想吃碗面条。这些事虽属偶然,却暴露了居家养老的疏漏处。谁来补缺?志愿者是重要力量。目前,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40多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着志愿服务精准化方向发挥好组织功能,让满城尽飘“红丝带”,一定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老人阳台呼救之类“偶然”。
满城尽飘“红丝带”也需要共创共享。在志愿者心声分享会上,大光路街道介绍了“社区志愿时间银行”。小区志愿者可通过刷卡记录下公益服务时间,自己老了后需要服务时可像从银行取存款一样提取。“志愿时间银行”运营3年来,“储户”已超千人,活化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做法对“红丝带”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应有借鉴复制意义。既讲“共创”,又讲“共享”,志愿服务才有长久生命力。
盘根草又名护坡草,其根系发达且根茎相连,护坡固土,绿化了大地。每位志愿者都是“盘根草”,共同巩固了道德根基,给社会带来一片又一片“博爱风景线”。相对而言,独居高龄老人也是最需要社会守护之“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考验着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智慧和努力,也考验着“社会良心”。愿更多人能够尽己之能,甘做“老有善养”的“护坡者”,使满城尽飘“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