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江苏新政力推医养结合 家庭病床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长三角城市网讯  7月3日,省政府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昨日,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该《意见》进行了解读。

《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政策体系实现有效衔接、有序公享。养老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亮点一:

面对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现状

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先看一个先行者的做法

不出医养中心,老年照护和医疗服务直接“转换”

因脑梗入住南京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7岁邓阿姨,被安排在老年照护中心接受专业的康复照护。近日的一天上午,她消化道出血,院方立即把她转为住院。无需转换房间,在照护中心的床位上就可以接受治疗。每天化验、体检、输液、观察等,也无需邓阿姨的子女来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南京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明飞介绍,在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方面,医疗单位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有服务优势。以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它的前身是农业部南京药械厂,是具有50年历史的综合性医院,从2006年起转为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毗邻赛虹桥、河西、安德门,医疗服务人口近8万人。赛虹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有1.4万人,80岁以上老人2755人。医疗机构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基础地位,通过医疗和养老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周明飞说。

家庭病床等费用

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19.2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1%。据调查,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6%-7%的老人选择在社区养老、3%-4%的老人选择选择机构养老。根据这一实际现状,《意见》将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其主体地位。加大居家、社区老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健康卫生小屋”或“全科医生工作室”。同时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医疗巡夜等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为居家、社区老年人享受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亮点二: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打造“医养结合联合体”

再看一个先行者的做法

康养中心24小时看护老人

老人身体不好,突发疾病怎么办?老人在家摔倒,无法给子女拨打电话怎么办?……在南京建邺区莲池路123号莲花社区的九如城?千手康养中心,以24小时看护服务等为亮点,在养老服务上体现医养融合的优势。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在该中心看到84岁的陈奶奶,老伴去世后一人在家倍感孤独。她的四个女儿商议给妈妈找一个颐养条件好的养老院,最终选择了九如城?千手养老护理中心。陈奶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颈肩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每天早上,养老院医护人员都会给老人分配好每天应该吃的药,叮嘱她按时服药。考虑到老人有糖尿病,她的饮食增加了玉米饼等粗粮调配。

鼓励医养合作

养老机构要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一部分老年群体丧失自理能力甚至失能,多种养病缠身。对此,《意见》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议合作、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医疗机构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联合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免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等服务。养老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等绿色通道。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逐步开设老年病科。每个设区市至少建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或有安宁疗护功能的医疗机构,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护理院或康复医院。100张床位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应单独设置护理站(医务室),条件具备的养老机构可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

还有这些亮点:

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服务全过程

养老服务搭乘“互联网+”快车

发挥江苏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融入医养结合服务全过程。江苏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省,也是拥有“国医大师”最多的省,县级中医综合实力包揽全国前三强。《意见》明确向居家、社区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养老机构开设中医特色科室,将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服务全过程。

运用“互联网+”,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开展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实习生 李爽 记者 黄建国 薄云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8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