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在80年前的南京保卫战中,江宁一带的外围防线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斗。最近,南京文物保护志愿者在野外巡查时,在江宁区江宁街道的营前村新发现两座民国碉堡。发现地点距宁芜公路不远,这正是当年中国军队与日寇争夺的焦点。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
杂树丛中,藏着弹痕累累的碉堡
两座碉堡位于江宁区长兴大街北侧村庄的草丛中,从地图上看,这里是宁芜公路与长江的中间点,村庄的门牌号上有“营前村”、“白马庙”两个名字。抗战史学者唐恺、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最近他们在巡查周边的抗战遗迹时,无意中从当地上年纪的居民口中得知村庄的外侧还有碉堡。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丁进找到了两座碉堡。它们分别位于村庄西北、东北侧高地的杂树丛中,两座都是多边长方体。其中一座经测量长135厘米、宽193厘米,3个射击孔面向南方,射击孔的上方毁损了三分之一,背面有出入口,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超过1米,宽超过半米。另一座长185厘米,宽189厘米,3个射击孔面向南方。“两座碉堡与已公布为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纪家村45号碉堡’形制基本相同。”丁进说。
作为设置在高处的火力点,碉堡需要开阔的观察和射击视野,但80年过去了,2座碉堡均位于农田、山岗的深处,被高大的杂树和杂草覆盖包围。
文物部门:将进行环境清理,并挂牌保护
丁进注意到,这2座碉堡紧邻当时的京芜路(即今宁芜公路)。他查阅文献后发现,在南京保卫战中,这正是当年中国军队与日寇争夺的焦点。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先后发布了两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包括多位在南京保卫战中殉国的英烈。
丁进建议,应该将2座碉堡先公布为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国民革命军)第88师在保卫南京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该师旅长朱赤、旅长高致嵩、团长华品章、团长韩宪元先后列入民政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对于他们留下的战斗遗迹更应该关注、保护。”
记者将志愿者的新发现上报给江宁区文广局文物科,文物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确实不知道这里还有2座碉堡。而对于志愿者的新发现,将立即前往现场勘查,并组织专家鉴定,根据论证结果,依照文物保护法,定文保等级。“目前已让街道社区把周边环境做清理,并做标识牌保护,待专家鉴定后,根据专家意见决定是否纳入下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