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很多原来住在迈皋桥的南京人再回来,已经认不出迈皋桥老街了。从以前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今天的“一幢一景”、焕然一新,历时近年2年的精细化打造,让老街成为城北一处城市景观。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可以在中国园林式的景观里休憩,连买菜都是在“民国建筑”里。
关于迈皋桥的由来,很多南京人听说过一种“源自‘卖糕桥’”的说法。“这其实是民间传说,其实在地方志史料中,清嘉庆年间就有‘迈皋桥’的说法。”迈皋桥街道晓庄社区书记任寅钊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民国时期,南京城北郊修建了第一条通衢大道“和燕路”,以连接和平门(即神策门)至燕子矶。今天所说的“迈皋桥老街”就是“老和燕路”的一段,现长1.3公里,仍保持着7米左右的路幅。“由于是当时城北唯一的马路,老街也留下很多名人足迹,陶行知就是走着这条路去晓庄办学,好友冯玉祥经常去看他,还出资为周围居民挖了一口井。”
以前的迈皋桥老街
街巷肌理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为了追溯老街历史,新打造的迈皋桥老街建筑风格定位为“民国风”。“前期我们前往上海、重庆、镇江等地进行了考察,选取素材,例如石库门等典型的民国建筑元素都能在老街里看到。”任寅钊介绍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老街菜场就是采用民国风格重新的打造的建筑,共有两层,所有摊贩全部入户经营。以前的老街是“人多、车多、买菜卖菜的更多”,道路逼仄拥堵,污水横流,沿着老街的南十里长沟二支更是恶臭难堪。而现在占道摊点没有了、街面整洁了、河道也清了,经常有居民、路人倚在栏杆,看河道中的鱼虾。
今天的迈皋桥老街,民国风格建筑里是一座菜场
据介绍,此次打造将整条老街按北、中、南三段,按南巷北林的侧重点,从河道清淤、城市游园、休闲巷道、杆线下地、道路重整、民国建筑等六个方面次第展开改造。“我们还沿街修建了基础园林式景观,种上了芭蕉、垂柳等经典的园林树种,让单纯的绿化,变为居民可以融入其中的景点。”任寅钊说。
老街上打造的园林式景观
此外,在迈皋桥老街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增加了科技设施。经过综合整治之后,老街目前实现了无线WiFi全街分布,并建设了3个信息岗亭,市民可以查询周边交通、餐饮等服务信息,还能拨打2分钟应急电话。在看不到的地方,老街新安装的井盖可以实现实时监测井盖打开及地下污水漫溢情况,并触发预警到后台及维护人员手机上,以杜绝以往风雨必淹的情况。
老街上的智能信息亭,还能打应急电话
据介绍,迈皋桥街道将在明年完成所有建筑的出新改造。为了让舒适的环境维持下去,目前老街正在进行“全科化巡查”试点。老街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黎元介绍,在这里,城管队员作为“全科巡查员”,不仅要关注原有市容秩序,还要参与市场监督领域、餐饮安全和卫生、农贸市场内部巡查、工地安全及扬尘、消防安全和文化娱乐场所等,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并按照季、月、周、日开展全面的巡查。(通讯员 赵玲 任寅钊 黎元 记者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