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明天广西南宁一个50多人的“志友”考察团将来南京交流学习,这是我市近年来接待外地“志友”规模最大的一次。南京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南京“志友”走过了20余年,从最初的不被人接受,到目前登记的已有8226人,覆盖全市各区,“志友”总数与全国兄弟城市比处领先位置。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捐遗体供解剖、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这是南京“志友”在1996年成立之初提出的“三不两献一育”口号。 “这次南宁‘志友’考察团来我们南京的‘志友之家’,既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昨天,在玄武区锁金五村社区,许文花正在给参与志愿服务的“志友”讲解接待注意事项。
许文花,今年65岁,目前担任江苏省首个“志友之家”办公室主任。早在1999年,还在医院当护士的她就成为一名“志友”。“志友”是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的简称,而“志友之家”是一个“志友”交流、互助的常设机构。今年3月,“志友之家”成立的当天就有5位市民加入了“志友”行列,截至目前仅玄武区就有74人通过这个平台成为“志友”。
62岁的刘晓燕,去年在一次社区宣传中,被“志友”的精神所感动,成为一名“志友”。刘晓燕告诉记者,那次宣讲中,她听到一个6岁的女孩被诊断患有晚期恶性脑瘤,弥留之际,全家商量后决定将孩子的器官通过红十字会捐给需要的宝宝。“我听后哭了,孩子及她的家人很伟大!我要加入‘志友’,还要宣传‘志友’精神。”刘晓燕说。
谈起遗体器官捐献,“志友”们觉得是件“小事”,但对他们的家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抉择的“大决定”。他们心有不忍,同时还担心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
家住玄武区北安门社区的周林云老人回忆道,当时她不断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活着的时候尽孝心就行,死了之后再多的形式都没有意义;捐献遗体器官可以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在老人的坚持下,子女们终于同意了她捐献遗体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少“志友”已经七八十岁,有的已达九十多岁高龄,但志友们的内心变得更丰富、更有情趣了。”许文花说,“志友之家”就像一个大家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大家在这里分享生活感悟,了解捐献遗体的政策,再深入社区宣传,让社区里的其他居民逐渐了解“志友”的意义与“志友”精神。
今年99岁的唐萍加入“志友”后,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心态放松了,日子也过得更潇洒了。“人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只要身体允许,我就参加‘志友’组织的社区活动,宣传无私奉献的‘志友’精神。孩子们也受到感染,也加入到‘志友’队伍中来。现在,我们一家三代有5人是‘志友’。”唐萍说。
95岁的梁天是南京的抗癌明星,也是一名志愿者。他1999年参加“志友”时,爱人去世,自己刚从肠癌二次手术后重生。此时,他还要照顾高位截瘫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外孙女。当时苦难集于一身,但老人乐观豁达,如今仍活跃到社区,身体力行,宣传“志友”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
“自愿捐献遗体,我们奉献社会,这是利国利人的好事。只要有时间,我们这些老人就会在社区呼吁大家加入‘志友’队伍,为医学做贡献,为处于急难之中的人带去活的希望。”许文花道出了广大‘志友’的心声。
(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