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日前,六合区程桥街道发现一口宋代古井,据井栏上的铭文推算,古井距今已有924年,是六合古井中有文字依据又沿用至今最久的一口古井。据专家称,古井可作为研究古代城市人口密度、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据。
昨天,记者来到古井所在的程桥街道金庄村葛西组。此次发现的古井井栏呈八角形,由整块青石打磨而成。井栏上“元佑八年”、“农用”等字眼,记录着古井的历史和身份。从井口往里看,井水澄清,井身由古老的青砖砌成,上面长满了青苔。井栏上,数十道深深的绳索印痕,诉说着古井的沧桑。
80岁的葛寿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据他介绍,古井上窄下宽,井口直径约90厘米,越往下越宽,最宽处直径约2米。在他的记忆里,古井曾两次清淤。“其中有一次,工人们下到井下15米处清淤,可以容纳3个人同时工作。”
葛西组组长葛叶富说,这口井水质清凉甘甜,煮稀饭特别香。在很多年前,古井曾承担着附近四五百人的生活用水,井边排起三四十人的长队也是常有的事。洗衣服、洗菜刷碗,村民们喜欢边忙着边聊聊家常。尽管现在自来水普及,但附近的村民们干完农活后,还是习惯来井边打一桶水洗手洗脸。
六合区文广局专家实地察看后发现,通过井栏上所记载的文字证明,该古井由当地二十一户(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也可能是二十二户)村民凑钱开挖,距今已有924年,是六合目前有文字依据,且沿用至今最古老的一口井,井栏上的铭文至今保存完好,在古井类不可移动文物中难得一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研究价值。
记者了解到,六合此次发现的这一古井,并不是我市最古老的古井。目前,我市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古井约有110口,分布最多的地区在高淳,有21口古井,其次是秦淮、江宁。六合区的瓜埠太平寺井是目前保存公布的年代最早的古井,经南京博物馆考古发掘初步论证为东汉古井,井壁用麻布砖砌成,深约3米,为市级文保单位,现在已不再使用。
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处副处长林劲告诉记者,古井是了解古代城市的重要载体。通过古井的大小、分布等,可以分析出古代城市街巷的肌理,了解城市人口密度、街道宽度以及建筑分布等生产、生活的信息。有详细铭文记载的古井,还是了解村庄起源脉络的重要依据。
(通讯员 林威 陈钱门 记者 朱晓露 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