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11月23日,在江宁区民宿发展促进会成立启动仪式上,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内专家、民宿经营者等齐聚一堂,探讨我市民宿发展新未来。专家提出,非标准化才是民宿的生命力所在,切忌“千房一面”。
据介绍,江宁区民宿产业发展十分蓬勃,目前全区已经有142家民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如黄龙岘、汤家家、龙乡双范、乡伴苏家、公塘头等区域。昨天刚刚“诞生”的江宁区民宿发展促进会,目前已经吸纳了62家会员单位。这也是我市首个在区级层面成立的民宿促进会。
“接下来,成员们将抱团发展,比如举办交流分享会,请专家授课培训,赴外地参加推介会等。我们也在酝酿制定高标准的规范,来指导民宿提档升级,更好地推进民宿产品规范化、服务化、产业化的发展。”江宁民宿发展促进会会长马兆琴表示。
市旅游委副主任黄琴说,江宁区民宿发展促进会成立,对我市的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发展都很有意义,“近年来,各种资本涌入民宿行业,一些村民也当上了民宿老板。之前我市关于民宿村建设的要求里就提到,要把民宿自我管理、服务的组织建立起来,这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依托这个载体,加强指导和管理。”
启动仪式上,我市一批业内“大咖”还分享了自己在规划、经营民宿方面的经验和想法,碰撞出不少“灵感火花”。
“哪怕一家民宿做得再牛,它也没法靠一己之力吃下‘大蛋糕’。单靠一家的力量,远远不抵一个村子形成合力。所以集群化,抱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同一个村子里的民宿,在设计时就应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经营上不妨放开胸怀,客源共享。”花迹酒店主理人胡守连说。
“非标准化才是民宿的生命力所在,切忌把它们变成标准化、制度化产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张鸿雁表示,民宿的市场潜力巨大,以民宿发展得比较好的我国台湾省为例,2000多万人拥有约5.3万座民宿。相比之下,南京民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记者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