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

编者按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做好2018年工作,要着力在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等八个方面下更大功夫。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对各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做好八个方面工作的行动进行报道。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今年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排在首位,这也是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重要抓手。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我市相关部门、区和园区已纷纷行动起来,拿出具体思路和举措狠抓落实。

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2017年9月底,南京启动“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具体抓手。目前,首批31个签约落地的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已纷纷装修进驻、招才引智、核名注册,标志着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推进。

“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推动15个高新园区管理机构和运作平台实质性运作,促进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企业化、项目化落地,全年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00家。”市科委主任张新年说,目前,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工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今年,市科委将组织实施校地合作引导计划,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和需求库,全年开展线上线下专场对接活动20场以上。组织实施一批省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市级重大专项,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企业未来承接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快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建设,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京分中心和江北新区分中心,同时争取在各高新园区建立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创新驱动发展,企业是主体。如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我市将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培育库,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精准对接服务,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全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

为科研成果项目和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夯实人才支撑

创新名城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的保障。全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实施海外人才“345”引进计划,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集聚更多“高精尖缺”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今年是全市人才工作聚焦市委中心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关键一年。”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人才办主任朱晓琳表示,今年,市人才办将切实发挥好党管人才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创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尤其是要统筹实施好一批重点人才项目工程,聚焦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紧密联动“两落地一融合”载体,进一步加大对科技顶尖专家和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精准支持力度,为科研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夯实人才支撑。

今年我市将制定实施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等一批专项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扶持的重点从人才个体转向用人主体,更大力度支持企业“高薪聘高人”。此外,按照市委总体部署,继续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人才安居落户、子女就学、国际社区等生活服务配套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引才留才成本,增进人才和城市之间的“粘性”。

去年,我市有6000多名大学生创业,同比增长20%以上。市人社局局长刘莅介绍,南京将进一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城市集聚效应,深化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决策部署,着眼聚焦产业、服务企业、支持创业,今后5年内,每年吸引20万以上青年大学生集聚南京就业和创新创业。

备受关注的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即将出台。据透露,其中包含一系列利好,比如,简化落户手续,提供安居保障,原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延长至3年,为外地大学生来宁面试核发一次性补贴,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集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降低创业运营成本等。

推动15个高新园区管理机构和运作平台实质性运作

按照“两落地一融合”决策部署,我市去年启动了全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15个高新园区。推动15个高新园区管理机构和运作平台实质性运作,是此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市15个高新园区已基本完成面上整合工作,园区发展和产业规划、招才引智等深度整合工作也有序展开、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园区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摸清‘一区五园’的家底。”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仲金介绍,整合后,“一区五园”共有1000多家企业,其中一半分布在新整合进来的“五园”内。元月3日开始,园区工作人员就要挨家挨户上门,进行第二轮拜访,摸清企业主营业务、研发投入,并引入专业机构进行会诊,建立10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小巨人”企业。

浦口高新区是这次新成立的,由海峡两岸科工园牵头,整合了国际企业研发园等4个园区,目前,全新的招商服务团队已经开展工作。“园区内目前只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数等指标差距都很大。”浦口区委常委、科工园党工委书记丁爱民说,园区的思路是“移大树”,目前已签约南京航空航天浦口先进制造研究院等项目。今年将研究制定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政策,设立科创基金,聚焦“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和金融审计”三大产业,推进关联的项目和平台落地。

建邺高新区也是高新区中的“新兵”。建邺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方毅说,今年,建邺高新区将发挥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优势,打通科技和金融平台,以金融扶持科技提档升级。最近,他们还将对园区企业开展走访,尤其是一些行业内的“单打冠军”企业,并联合小米公司成立基金,用基金撬动科技创新,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本报记者 毛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