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江宁区万达广场周边道路已无积雪,车辆畅行无阻。 本报通讯员 王俊 本报记者 冯仆摄
昨天,东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清扫江北快速路高架桥到扬子江隧道口一带路面积雪。 本报通讯员 周盟 本报记者 徐琦摄
小龙湾路经过一夜的清扫,清晨路面已无积雪。
本报通讯员 王俊 本报记者 冯仆摄
“最强降雪”覆盖大半个中国。
但昨天清晨,很多南京市民被眼前的“奇迹”震惊了。
落雪无痕,一夜雪无!
“这是一座拥有魔法的城市”“干净的南京像是下了一场‘假暴雪’”……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感慨。
雪无声地来,也在一夜之间无声地走了。你在梦中熟睡,一支扫雪大军彻夜未眠。东方既白时,风渐停,雪已小,这支大军却悄悄散去。
如果说真有什么“魔法”,那或许就是城市文明融化了冰雪,温暖了你我。
以雪为令,扫雪防冻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彻夜不眠扫清主次干道
暴雪袭来,南京扫雪防冻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
人民子弟兵再一次冲在最前面。
东部战区组织指挥战区陆军、江苏省军区、辖区军种院校等3000多名驻宁部队官兵,投入支援我市扫雪除冰,保证交通顺畅和群众出行。
昨日凌晨3点,东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接到命令,7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赶往江北快速路高架桥到扬子江隧道口一带,清扫路面积雪。截至清晨6点半,道路积雪全部清扫完毕。
当日凌晨,驻宁某旅400名官兵接到命令,于早晨交通高峰期来临前,协助地方人员清除花神庙路面积雪。早晨7时许,花神庙枢纽路面积雪全部清除完毕。
当日清晨6点,东部战区派出指挥协调组,赶赴积雪较重的火车南京南站北广场现场指挥。战区陆军“临汾旅”600余名官兵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北广场终于恢复通行……
彻夜奋战的还有近2万名城管和环卫人员。昨日凌晨3点开始,各区除雪车上路,对积雪较多的路段、坡道高架桥、桥梁、出入城通道、高速公路连接线进行机械化清扫。随后,7000多名环卫工人上路,配合机械对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斑马线、背街巷、慢车道、人行道积雪积水区进行清扫。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从4日晚到5日,全市1万多名城管队员奋战在街头,共出动车辆1200余台次,投放融雪剂近2600吨。
昨日中午,记者走上街头,中山东路、太平南路、白下路、中山北路、江东中路……无论快慢车道,积雪都已经被清理干净。在湖北路和云南北路交叉口,3名环卫工人正把堆积在慢车道上的雪装进保洁车。他们说,4日从凌晨5点一直忙到夜里10点,5日凌晨4点起又一直忙到中午,“手酸得拿铁锹都在抖,但这是我们的工作,能让大家安心走路,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
4日晚上8点10分,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驾驶班班长陈红驾驶着多功能除雪车,再次驶入二桥桥面。从二桥南引线进,北引线出,一趟要花两个小时,52岁的陈红已经出车8次。“我们歇人不歇车,谁累了就歇一会,换人上。”
4日晚上9点,江南高等级公路管养一站的养护工孔捷在站房里眯了两个小时。“已经30个小时没有合眼了,眯一会就精神了。”他说完,又和同事将一袋袋除雪物资搬上车,上路清扫积雪去了。这一夜过去,他微信运动显示步数是3万步。
据统计,5日零点至清晨,市公路管理处共计出动人员1588人次,路政出动214人次,一夜间巡查保畅里程达1万公里以上。1月3日至1月5日早上10时,市交通集团所辖路桥隧企业共计出动撒布作业93次,出动机械211台次,出动人员1028人次,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及绕越高速、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雍六高速等共计160公里路段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拥堵或车辆滞留情况。
门前三包,各司其责,企业单位、社区居民争当“扫雪防冻志愿者”
大雪无痕,南京沿街单位、店家“门前三包”“各扫门前雪”功不可没。企业单位、社区居民自发变身“扫雪志愿者”,令人动容。
昨天凌晨4点开始,梅钢数百人组成的保障队即开始清扫积雪,对生活区道路边的树木人工敲雪、清拖被积雪压断的树枝,公司的铲雪车、铲车全部上路,上班高峰期和高峰路段通行一切正常。
昨天清晨,正常是7点半开门营业,而6点起全市600多家苏果门店的员工即陆续到岗扫雪。苏果总部提前部署,要求门店在开门营业前做好积雪清扫工作,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减轻环卫工人负担。大店15―20人、便利店1―2人负责清扫门前积雪、铺设防滑草垫。
昨天清晨,南京工行各网点的工作人员也早早来到网点,铲雪、铺设防滑垫、搭立警示牌……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路过银行去往别处的行人、来网点办业务的客户,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大家的出行安全。”南京商厦、中央商场、太平商场责任人,当天凌晨6点也到各自包干区域带队进行扫雪,确保行人安全通行。
位于江宁区的南瑞集团提前制定了扫雪应急预案,并进行桌面演练。昨天凌晨,公司近300人的应急扫雪队伍陆续到岗,对园区3个出入门附近道路及占地面积1000亩的园区道路积雪进行清理。
3日晚,牛首山管委会已启动对这场大雪的应对行动。4日凌晨5点起全员参与扫雪防冻工作,上午9点 ,第一拨来自宁波的游客走进景区时,这里银装素裹但道路整洁。为确保不影响游客参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共投入1500人次参与扫雪。
“为生命开道”是雪后南京出现的又一道动人风景,全市医院昨日凌晨均组织医务人员清扫门前积雪。中大医院江北分院岗位上的医生护士们顾不上脱下白大褂,一寸寸扫清院门前数千平方米广场上的积雪。秦淮中医院院长薛亮昨天一早即赶赴医院,带领党团员和职工扫清门前的道路,为就诊病人开出一条安全通道。
江北新区雪量较大,在盘城街道板桥社区的主干道陆黑路上,扫雪队伍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清扫得格外认真,他是70多岁的老党员李文山。雪后家人希望他留在家里,他却执意要上街扫路:“我是党员,还是曾经的社区书记,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 同在江北的六合区,昨天也出动10233人次扫雪除冰。
雪后的幕府山地区路很好走,甚至比往常更好走,这是城北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大家不知道的是,昨天清晨天蒙蒙亮时,鼓楼区幕府山街道的80多个机关干部就聚集在了五塘广场地铁口一线,彻彻底底地扫清了这里的积雪。盛世花园社区的十多位楼栋长,从前天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每隔几个小时就清扫一次积雪、拖运压断的树枝。而在北崮山社区,20多位居民不仅自发清扫小区内的积雪,还主动走上街头,扫清一条条道路。
文明出行,绿色出行,交管部门、市民群众共创良好交通新秩序
昨天傍晚,记者在南京交警高速三大队见到交警周捷时,他眼里全是血丝,声音沙哑,“我48个小时没沾过床了。”他说。
1月3日中午,所有高速民警包括轮休的都回到岗位,严阵以待。在高速三大队,40名交警被分成40组,每人负责10公里长的高速路段,实行包干制。
领到任务后,周捷带着一名辅警和一辆警车,一直坚守在自己那段10公里长的包干区内,整整48个小时。
从3日中午到5日中午,整整48小时内,周捷没有回过大队,饿了就在服务区和收费站随便吃一点,如果没时间,所幸车上还备有干粮,可以啃几块饼干充饥。
“中午终于回到大队,稍微休息了会。”周捷说,不过,他已接到通知,雪情并未结束,大队仍执行一级勤务模式,这意味着晚上他还得继续坚守岗位。
这两天,全市350多名高速民警都与周捷一样,为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大家放弃休息、昼夜不眠。截至1月5日24时,南京各高速交警大队共出动警车165辆次、路政车152辆次、撒布车126台次、铲雪车86台次,共撒融雪剂1300余吨、铲雪120公里。
在城区,下雪的两天中,1200多名交警全部坚守岗位,扫雪保畅。
有交警化身“电线杆”,为确保车辆正常通行,徒手托举在雪重压下垂落下来的电缆,一举就是两三个小时。
还有交警成为家长眼中的“英雄”。在新城小学南校区门口,为了不让孩子在积雪上滑倒,交警将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抱过积雪路段,自己的鞋子袜子全湿透了,这一幕场景感动了无数家长。
雪天若道路结冰,非常湿滑,存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这也是交警们最担心的事。为避免此现象发生,大家白天夜里连轴转,观察辖区内道路情况。4日晚9时许,交警六大队在巡查中发现幕府南路高架由东向西上桥口因下水道堵塞,出现大面积结冰,大队立刻启动紧急预案,调集相关警力,一方面对路面进行管控,另一方面,十多名警力一起铲雪除冰、撒盐,并联系隧桥管理公司进行排水抢修。一直忙到5日凌晨零点20分,幕府南路高架东向西方向终于恢复畅通。
交警们辛勤付出,市民们都看在眼里。一位路口执勤交警告诉记者,这两天,很多市民和司机主动对他道谢,大家行车也更加文明有序,早高峰时变道加塞情况减少,交通事故也少了不少。
更多市民主动加入了“协警”行列:有汽车在积雪路面打滑,无法起步,交警帮忙推车,一些过路司机看到后停了下来,走到车后伸出手,与交警一起推;还有一名叫“静”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 “在小学门口,除了交警,还有一位爸爸主动加入抱学生过水坑的行列,我家女儿就是由他抱过去的,那位爸爸的裤脚皮鞋都湿透了,在这下雪的冬日里,感觉到阵阵暖流。”
更多市民在昨天选择绿色出行,乘地铁、搭公交、骑自行车、步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可能受到暴雪影响的城市交通“减压”。
爱心救助,真情关爱,不让一位市民因为暴雪影响基本生活
大范围降雪给市民尤其是孤寡老人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前天,建邺区福惠老年人服务中心专门组织志愿者为他们送去热腾腾的午餐。
“刘大爷,我们来给您送餐了,今天有您爱吃的盐水鸭。有什么需要,您尽管说。”上午11点,在建邺区兴隆街道桃园居社区,志愿者冒着风雪,把午餐送到了刘明发老人家中。
今年75岁的刘明发跟女儿住一起,但女儿早出晚归,所以他平时都在附近助餐点就餐。看到志愿者送来的午餐,老人感动不已:“真没想到,下这么大雪,你们还能给我送饭,太感谢了!”
81岁的老人姜扣女独居家中,看到志愿者送餐上门,也是连声道谢。
当天,这家公益组织为社区40名孤寡老人送去了暖心午餐。
除了送餐服务,该中心还对所服务的兴隆街道桃园居、积善等6个社区120余名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物品代购以及陪同外出服务。
前、昨两天,我市救助部门启动应急预案,24小时安排流动救助车到街头巡查,劝导、接引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寒。
据市救助管理站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持续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生活无着、流落街头的人员,共救助了5000多人次。其中,自上月21日联合开展的“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行动开展以来,截至昨晚,已救助了570名流浪乞讨人员。
守望相助,我市不少商业、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
大雪降临前一天,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所有网点的爱心服务站就已做好了应对准备,暖宝宝、手套、烘鞋器、姜茶等,一瞬间,网点内小小角落成了机器猫的“百宝箱”。
大雪纷纷扬扬,一幕幕温情故事却在不停上演,中行百子亭支行员工看见冒雪撒盐的市政人员,一路追出门去为他们递上雨伞,还主动为扫雪的环卫工人递上温热的姜茶,请他们到网点歇歇脚。
“一夜雪无”,折射城市文明。
一名网友转发朋友圈感慨:“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本报记者 何钢 毛庆 葛妍 于洁尘 朱晓露 张希 高洁 马道军 王茸 王重 王婷婷 胡婷婷
本报通讯员 程永亮 余海波 孙逸飞 顾雯 本报实习生 聂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