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根据南京水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我市要在建成区启动消除劣五类水行动,未来要在全市域消除劣五类水。
南京去年已经完成建成区黑臭河道整治,消除劣五类水和消除黑臭水体是什么关系?对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意义何在?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消除黑臭水体只是水环境整治中最基础的第一步,很多消除黑臭的河道,其水质依然是劣五类。治水,南京还需乘胜追击,久久为功。
黑臭是劣五类地表水中最差等级
黑臭河道整治中提到的提升水质,是指地表水等级。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共分五类,一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三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四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也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即水中的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和感官根据标准分级,一类水相当于零污染,而劣五类水中的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高。
“污染程度已超过五类的水统称为劣五类水。”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由于地表水划分只有五类,劣五类水是指水质已严重恶化,基本丧失水的使用功能的水。黑臭水体则是劣五类水中最差的,污染物指标比劣五类标准更高,水体感官上已经黑臭、严重污染,生物难以存活,可以说就是污水。
消除黑臭只是水环境整治第一步
同样是完成整治的河道,水质的差别依然很大。
以秦淮区月牙湖和清水塘为例,经过截污、清淤、生态治理之后,这两处河道已经达到四类水标准――水体清澈透明,水下的浮游生物、水草、藻类、鱼类生态系统已经趋于完善,从感官上看,四类水已经符合景观水标准。
完成整治的秦淮河东段和南段,比起整治之前,颜值提升了不少:岸上,河道两侧重新铺设了护坡,原本河道旁的违章建筑被拆除,修建了畅通的步道,河岸进行了绿化和亮化;水中,经过清淤,河水已经不再是过去发黑的颜色。眼下正是严冬,河水水位不高,水体呈现绿色,站在水边也不会闻到异味;河道中间,几台曝气装置每天都会定时运行,给河水增氧。不过,经过几次水质监测,内秦淮河尽管已经告别黑臭,但水质依然是劣五类。
“消除黑臭只是第一步,在感官上让城市河道环境提升,这是治水的最基本要求。”市水务局专家介绍,“劣五类的水质比五类水质更差,但水质指标又好于黑臭河道。”由于劣五类水已经丧失水体功能,因此国家环保部和住建部对水环境治理的要求就是全面消除劣五类水。
消除劣五类水要靠雨污分流和生物治理
在南京,整治黑臭河道有8道工序:拆、截、清、修、引、测、管、景。其中“修”就是开展生态修复,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建成区消除劣五类水的行动,就是针对完成整治的黑臭河道进行水质提升。
截污不够彻底、雨污分流没有完成、河道仍在使用截污沟、截污沟遇到降雨溢流污染严重……这些通常是水质依然是劣五类的河道的共同特点。劣五类和五类水的区别主要是氨氮浓度差别大。氨氮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要让完成整治的河道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五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雨污分流工程,彻底杜绝污水下河。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南京的很多河道都是靠截污沟收集污水的,一旦污水量大或者下大雨,截污沟里的污水就会进入河道。
水务部门介绍,南京正在开展的雨污分流将彻底解决污水下河问题。雨污分流完成后,截污沟也不会“退休”,而是用来收集地表汇水和雨水,可以进一步保证河道洁净。
今年,南京还会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河道生物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河道提升水质,生物治理则将重新构建河道的水生态系统,让河道更健康。
本报记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