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聚焦2017南京十件大事评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长三角城市网讯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72%,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失。

2017年12月7日,“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了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南京榜上有名。这已经是南京第9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什么样的城市让人有幸福感?空气清新、用水安全、环境优美……南京正通过完善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让每一个南京人切切实实提升幸福感。

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美丽南京正一天天擦亮生态之城这张绿色“名片”。

“2017年初,市委市政府定下了全年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到70%,我们倍感压力,心里没底。”市环保局局长包洪新说,过去一年,每一个环保人都是数着蓝天过日子。2017年12月14日,南京市环保局宣布,截至当天,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已经达到70%,提前17天完成年初制定的七成蓝天目标。这是南京自空气质量监测新国标执行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超过70%。

蓝天数量超过70%,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代表着南京的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七成蓝天意味着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可圈可点――南京三面环水一面背山,地理原因使得秋冬春季污染扩散条件差。治霾,南京选择最艰难的地方破题:减少本地工业污染排放,关停不达标企业,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截至去年,南京已关停整治污染企业600多家,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关停,留下来的企业也必须进行环保技改,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800多个,电力、钢铁、水泥行业的脱硫、脱硝设施全部建成投运,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从曾经的雾霾围城到蓝天回归,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南京一步一步巩固战果。

如果说前几年的关停污染企业和提高环保门槛为空气质量改善打下基础,那去年起实行的“263”行动和冬春大气污染管控机制则强力保障了七成蓝天目标的实现。南京在省“263”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增加南京特色,将扬尘管控提高标准。自2014年以来,南京连续4年出台“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控方案”,实现“削峰降值”目的。去年的管控措施更是史上最严,钢铁、石化、化工企业减产力度加码到20%,还确定了56家停限产企业清单。入冬以来,南京已经多次启动二级管控措施,对保障空气质量起到了明显作用。

河道也悄悄地发生改变。去年初,市政府印发《2017年全市建成区黑臭河道整治攻坚方案》,提出年内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水攻坚战目标。当年农历春节还没过,一条条黑臭河道已经热火朝天开始施工,到11月底,109条河道就已基本完成整治。整治过的河道经水质监测,水质提升,不再是黑臭水体。今年,南京将进一步实施水环境提升计划,启动建成区劣五类水消除行动,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正是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让南京在蓝天保卫战、治水攻坚战中不断取得胜利,生态之城实至名归。

本报记者 江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9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