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南京市江宁区2017年捧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财政收入位列全省区县前三,税收占比达88.2%,高新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65.2%。这一年,江宁还拿了多项“国家级牌子”: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批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区,并高质量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评估考核,影响力得到全方位彰显。
“2017年不仅是江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一年,还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百花齐放的一年。”江宁区委主要领导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紧追不舍,江宁如今稳居全省区县“第一方阵”;放眼2018年,确立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江宁要在全国寻找县域发展标杆:科技创新学深圳南山、实体经济赶苏州昆山、高质量发展超杭州萧山,在全国县域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方位和努力方向。
敢于把全国县域经济“三座高峰”作为比学赶超目标,是因为江宁有了一定的底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17年,江宁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6。”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 江宁已拥有汽车、智能电网、物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个千亿级产业,以及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一批500亿级产业,基础厚实且后劲十足。去年下半年以来,长安、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格力产业园、卡耐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龙头项目落户江宁,全年引进优质高端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全部形成产能后产值将超过现有规上工业,等于“再造一个江宁”。此外,江宁还引进了海航物流、苏宁仓储、汤山圆核、华新文创等服务业、温泉旅游和现代农业大项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箭齐发”,更让江宁经济“行稳致远”。
“选择什么样的‘对手’,决定了你的发展层次。”江宁区政府负责人坦陈,学习标杆城区,目的是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江宁经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标找差,江宁发现经济总量上还有不少差距,要发力赶超;但江宁背靠长三角特大城市和科教大市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美的江南田园风光,可以在创新型经济、现代服务业和美丽经济上更有作为,形成比较优势。
从院士下海、工程师创业到海归精英“凤还巢”,创新型经济是江宁的“立身之本”。仅去年一年,江宁就新增高新企业45家、上市挂牌企业15家,创成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区域孵化能力跻身全国区县第11位。前不久江宁又一举签下了德国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国科大南京创新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专职孵育瞪羚企业、独角兽公司。江宁进驻了东大、南航、河海等26所高校,利用南京科教优势和区内高校优势,围绕东大开建环东大知识创新圈,联手南大建设“双创”示范基地,麒麟高新区与中科院共建科技城,加上排名全国经开区第9的江宁开发区,形成了长达20多公里的科技创新东南环。仅过去一年,江宁就吸引了6名诺奖得主、1名“菲尔兹奖”得主和4名院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两人、“万人计划”8人,均名列全省区县第一。
知识经济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最注重宜居环境。即将开工的城铁宁句线、地铁5号线,以及已经通车的3号线、1号线、6号线,像是南京城撑开的五指,贯通江宁;世茂梦工厂、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重磅文旅项目布局秦淮河畔。从城区延展乡村,江宁全域打造旅游示范区,“美丽经济”从农家乐、民宿升级到特色田园乡村,把广大农村变成了芳草连天的“百花园”。
“如今的江宁,禀赋优势集中释放,发展后劲加速集聚,跨越态势已经形成,我们要珍惜机遇、乘势而上。”新的一年,江宁区号召全区各街道、园区和标杆城区对标找差,以“咬定青山的定力,猛虎出山的锐气,愚公移山的韧劲”,把江宁建成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
本报通讯员 陈春晴 严 帅
本报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