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在南京市秦淮区龙王庙社区,年长的居民把社区党委书记徐水兰当作自家女儿,孩子们则把她当妈妈,“有困难,找水兰”,甚至成了龙王庙社区的一句“流行语”。
推进居民自治,老小区有人管了
位于新街口附近的龙王庙社区,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却居住了4300户、13000人口,老旧小区多、老职工宿舍多。曾经,新街口的繁华与这里毫无关系。高楼的背后,是老小区的破败与萧条。
火瓦巷26号居民王凤兰回忆,以前小区的物业费1平方米只收三毛五,物业公司入不敷出,2011年被迫撤出。“连个看门的都没有,三天两头丢东西,环境脏乱差,垃圾到处扔,老鼠遍地跑。”
老旧小区,没有车位、门面房等可以出租的附属设施,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屡屡碰壁后,当时还是社区主任的徐水兰陷入思考:物管公司不愿入驻,能否尝试居民自己管?
说干就干!徐水兰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对262户居民挨家挨户走访,听取意见,发放给全体业主一封信。经过问卷调查和几场小区管理议事会,最终换来了居民共同的声音――成立小区自管委员会。2011年底,火瓦巷26号小区首届自管委员会成立,居民投票产生了7名自管小组成员,从此,火瓦巷26号小区“有人管”了。
自我管理后,火瓦巷26号小区环境好了,纠纷少了,还融入了大社区的各项邻里活动。这一经验迅速在其他小区成功复制,并在秦淮区类似社区推广。
挂起“红丝带”,人情味浓了
每天早上,在小火瓦巷、洪武路一带居民区里,总能看到一些房间的门窗上挂着“红丝带”,这是独居老人们身体健康的“消息树”。龙王庙社区有30多位独居老人,每人都有一位结对帮扶的邻居守望者,他们依靠老人窗口的“红丝带”,判断老人是否需要帮助。
“社工走访发现,一些独居老人生病,不知向谁求助。”徐水兰说,“远亲不如近邻,能第一时间帮助老人的是附近邻居,于是我想到用‘红丝带’传递消息,结对子,让身体硬朗的老人来照顾独居老人。”
今年69岁的罗抒老人,曾是89岁老人赵明贤的邻里守望者。“我们不在一栋楼,有时候红丝带不容易看到,我每天下楼帮赵老取牛奶,赵老再到我家拿。赵老准时来,他身体就很好,要是到点没来,我就上门去看看。”罗抒说。
去年12月,80多岁的于老突然身体不适,打电话给“守望者”梁美霞,梁老和于老结对多年,有于老家的备用钥匙,及时开门送医,避免了一场悲剧。
“如今老人之间上下楼随手敲敲门,顺便帮忙拿报纸、拿牛奶,不管挂不挂红丝带,守望者每天都会去看望独居老人。”徐水兰说。
尽心履职,传递民情民意
火瓦巷18号逢雨必淹,徐水兰多次奔波相关部门,最终该片区进行了管网改造;火瓦巷25号是单独居民楼,住户少,天然气管道不通,徐水兰反复协调3年,居民终于用上天然气;家住江北,多次因加班错过回家班车,徐水兰就在办公室凑合一夜……
一桩桩一件件的家常小事,徐水兰都当作天大的事。她推行了常到网格走、常和居民聊、常把困难帮、常将心结解、常把矛盾化的服务居民“五常”工作法,累计解决居民各类问题千余件。用脚步丈量民意,与居民“心交心”,居民用一张张选票将徐水兰连续选为区、市人大代表。
在今年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徐水兰再一次带着来自基层的声音上会。“这届人民代表大会,我提出了《推进高层老旧小区电梯更换》等3个建议。”徐水兰说,去年洪武路337号有位老党员去世,去老党员家中送花圈时,遇到电梯故障,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中午11点多才修好,“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电梯已有20年未更换,连配件都配不到。电梯是居民出门的第一步和回家的最后一步,于是我提出了为高层老旧小区更换电梯的建议。”
徐水兰连续四届担任原白下区、秦淮区人大代表,南京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多年来,她听民声,解民意,先后提出建议30多件,针对城市发展提出的《关于规范志愿者管理的建议》《关于规范公共自行车管理的建议》,针对老旧小区管理提出的《关于推进老旧小区出新步伐的建议》等,均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并被逐步推进落实。 本报记者 鹿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