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今年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任务的冲刺年,从2013年起,我市提出要用6年时间完成2200公里农村公路的改造任务。记者从市公路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全市按照“四好公路”标准,共完成1864公里的农路改造,不少区已提前完成任务。随着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路修好了,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上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溧水白马镇石头寨村的缪家边村,在昌米蓝莓采摘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着装潢。“我把园区重新装修了,又问村里多要了几亩地,等今年蓝莓采摘季到来,就能接待更多的客人了。”54岁的王昌米说。
石头寨村是我市的经济薄弱村,王昌米家位于石头寨村最偏远的山区,过去由于家里穷,他只得前往苏州打工。2005年,听说家乡开始搞蓝莓和黑莓种植,他回到了缪家边村。“当时村口只有3米宽的砂石路,颠簸不平,蓝莓运输很容易坏,外面的人来收时把价格压得很低,一斤只能卖到6至7元。”王昌米说。
2015年,石头寨村的石尤路完成改造,7米宽的沥青路通到了缪家边村。“蓝莓从新修的公路运出去,一斤卖到近10元。”王昌米说,有了公路,不少城里人自驾来采摘,价格在每斤20到30元,品质好的能卖60到100元。双休日一天收入1万多元,节假日最高峰,一天就是两三万元的营业额,“以前打工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都是这路给我们带来的财富。”
“路修好了,村里两莓种植越做越大,已经达到7000亩,比过去几乎翻了一番。城里越来越多的车开进来了,村里的旅游产业也带动起来。”石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说,去年村里打造“红色李巷”红色旅游村,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家开起“农家乐”。
“把这几个废弃的鱼塘重新搞起来,供游人垂钓,再搞几亩蔬菜采摘园。”在石头寨村的李巷村,村民杜大虎带着记者参观自家的“农家乐”。2016年7月,杜大虎离开打工7年的安徽回到村里,开了一家“红色人家”饭店,去年国庆节最多一天接待了300多人,每天营业额达到5000多元。
“石头寨村共有3372人,在路没有修好前,人均年收入为18750元,2016年达到20625元。村集体经济2015年之前年收入37万元,2016年达到120万元。”采访结束时,周建明用一组数字总结了公路提档升级给村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省市区三级财政补贴,让农民敢修路修好路
要想富,先修路。“很多村里想修路,却苦于没有钱。”溧水区交通运输局工程科副科长周勇说,以石头寨村为例,一年集体收入仅37万元,但中心道路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却要7000万元,这样的资金量,村里想都不敢想。
周勇告诉记者,为了推进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省市政府都拿出了补贴,不足部分由区级财政承担,2013年至2017年,全市共完成1864公里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建设任务,省市补助达到14亿元。“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不仅仅是拓宽道路,把水泥路改为沥青路,同时要考虑如何更加环保、更加耐用。”浦口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不少创新的新技术被用到了农村公路的改造中。该区先后研发了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废旧轮胎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技术与工艺,在全区累计推广近250公里。用这些材料修出来的路,不仅减少了道路裂缝等问题,还省钱环保。去年这些技术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被公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村公路重塑乡村价值,未来3年再建2000公里
所谓“四好农村路”,就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道路升级的同时,南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据市公路管理处介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已形成专业化、机械化规模效应,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2016年底全市县道公路优良路率90.4%,乡村道公路优良路率80.8%,均达到省定的“四好农村路”路况标准。
“运营好农村公路,就是让公路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南京公路处农路科科长钱飞飞说,农村公路的建设,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
借着农村公路的改造,各项环境配套也在不断完善。在江宁,美丽乡村的道路上除了宽8.5米的两股机动车道外,还有蓝线划出的自行车绿道,蜿蜒曲折。约30公里的绿道,串联了大塘金、黄龙岘、朱门人家3个金花村,以及公塘、观东、观西、王家等11个示范村。在溧水,农村公路的所有临水、临边、临崖的地段都加装了特别的防护,无论是自驾的游人还是坐校车的孩子,都能得到安全和放心。在浦口,农村公路延伸到村口,美丽乡村、民俗示范村、特色田园小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乡村也成为创业的乐土。
据悉,我市将力争2018到2020年再改扩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100座桥梁,逐步使南京所有农路都达到四级路标准。“南京农村公路还将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钱飞飞说。
本报通讯员 徐峻荣 孙逸飞 狄成阳
本报记者 李芳 葛妍
本报实习生 聂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