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200多年前轻薄透气的"南京紫花布"曾风靡欧洲

长三角城市网讯 翻开欧洲的诸多文学作品,“南京布”一词曾多次出现,包括《包法利夫人》《大卫?科波菲尔》,等等。当然,在世界近代贸易史上,“南京布”并不是特指南京一地出产的棉布,有研究表明,出口到欧洲的“南京布”,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里都是叫“松江布”,后来是英国商人把它改成了“南京布”。

“南京布”一度畅销欧洲

其实,“南京布”是一种泛指,即把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称为南京布,明代南直隶的范围非常大,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等广大地区。因为松江最为重要,所以“南京布”一度也被称为“松江布”。

中国自古就是纺织业大国,在18世纪末,中国的“南京布”一度畅销欧洲,成为当时男女服饰的主要原材料。其时,女士的内衣、长裙,男士的裤子都大量地用南京紫花布来制作。有资料显示,在当时的欧洲,尤其是英法两国,紫花布相当受欢迎,英国上流社会流行的装扮是“杭绸衬衫配紫花布长裤”。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出现“南京布”的影子,小说《领带》中就描述了一位男士,“穿着紫花布背心,黑绸子宽领带在颈子上绕了三圈”。

“南京紫花布”轻薄透气

那么问题来了,南京紫花布又是什么东西?它何以能在当时畅销欧洲?

据了解,“南京布”带有淡淡的紫色,所以也称“南京紫花布”,这种布本色是白色,或是一种接近于白色的淡赭色,但在染上天然的植物染料后就变成了一种淡紫色。因这种染料不易褪色,再加上其轻薄透气,亲肤性强,所以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很自然很原生态的颜色。

“南京布”得以远销欧洲,在欧洲被广泛使用,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中国棉纺织发展历史中的重量级人物黄道婆。“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首童谣说的就是她。据资料显示,亚洲棉在经海南北传到长江流域后不久,海南较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也传了过来,而黄道婆就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据学者估计,明清两代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年产棉布4000万匹以上。此外,不仅松江府,苏州、杭州、常州、镇江、嘉兴、湖州也都得此泽福。

称雄地位被终结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到来,无论是性价比还是质量,南京紫花布都逊色于后来居上的“陆地棉”,来自美洲的“陆地棉”虽然传入时间最晚,却是我国种植最广的品种。

1831年,中国棉纺织品贸易首次由出超变为入超,手工终于败给了机器,“南京布”在世界上的称雄地位随即被终结。

1865年,中国开始试种陆地棉。1915年,金陵大学农科开始从事陆地棉的引种与驯化工作。1920年,金陵大学成立棉作改良部,在经过几十年的品种更新换代后,原来中国普遍种植的亚洲棉和非洲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这得感谢文学作品,它们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此我们今天依然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领略“南京布”叱咤风云的年代。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8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