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天(2月22日),狗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新春首个动员大会,对南京市的对标找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实现新的突破。
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同样延续务实高效的会风,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到了所有区、园区和街镇。在动员大会上,南京市提出在政治对标对表的大前提下,要重点抓好“八个对标”。
创新对标要争一流
对标城市:深圳
创新驱动主要对标深圳。目标是到2020年,南京与深圳的差距明显缩小,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若干原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跑。
南京抓创新,要学习深圳的战略定力,要学习深圳的超前意识,要学习深圳的市场思维。南京建设创新名城,必须遵循创新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瞄准科技创新最前沿,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紫金山实验室,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同时要狠抓“两落地一融合”。
产业对标要攀高端
对标城市:广州、苏州
产业发展对标的城市是广州和苏州,到2020年,南京全市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4.5万亿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水平明显提升。
与标杆城市相比,南京产业发展弱在工业、差在规模、落后在技术,必须进一步做好“三篇文章”,一要做优传统产业,二要做强新兴产业,要集中力量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三要做大未来产业。
生态对标要补短板
对标城市:杭州
生态环境主要是对标杭州。南京要聚焦补短、补缺、补软,全面提升生态建设质量。要补好治理体系之短。要补好结构调整之软。要补好治污能力之缺。有关具体指标和工作要求,前不久召开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已经作了全面部署,打好六大硬仗,市委市政府挂牌督办十大重点项目。
改革对标要抓突破
对标城市:上海、深圳
对标上海、深圳,拿出更大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
要强化谋改革的高度自觉。南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高举改革大旗,始终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始终把改革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改革答卷。要强化抓改革的首创意识。南京谋划推进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让南京成为全省全国改革的“试验田”。要强化促改革的实干精神。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改革的统筹协调、方案制订、工作推进和督促落实,对改革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亲自过问。
开放对标要国际化
对标城市:广州
对外开放主要对标广州,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1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8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500强机构数达220个。
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南京要用全球视野打造“开放南京”,用一流标准举办国际展会、建设国际交流交往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嵌入国际交流交往体系。要打造综合性枢纽,推动禄口机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空港,加快形成高铁“米”字型枢纽格局,强化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地位等。要建设国际化城市,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作为重要取向,从营造国际化环境入手,打造一批国际化商务载体、生活街区,发展国际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使城市的功能设施体现国际水平、管理服务接轨国际标准。
民生对标要优供给
对标城市:上海
民生建设主要对标上海,到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主要指标与上海的差距明显缩小。
要提升普惠性民生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落实上,要向下聚焦基层基本,向上提升供给质量。要破解结构性民生问题,要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
城建对标要提品质
对标城市:杭州、上海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主要对标杭州、上海,以提升品质为核心,狠下一番绣花功夫。
城市规划要精雕细琢。南京要以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把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到规划的每一个细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这两大落脚点,努力使规划多留赞叹、少留遗憾。城市建设要精准发力,特别要以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好城市路网、雨污分流等基础项目,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大过江通道、新城新区建设。同时,城市管理要精益求精。
营商环境对标要做最优
对标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在全球范围内,改善营商环境是一个大势。从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在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其中上海专门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南京要对标一流,改进不足,一方面要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放管服”改革,该放的要更彻底,切实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该管的要更科学、更高效。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革命性的流程再造,千方百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紫金山记者 钱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