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这儿的公厕既方便又干净,与之前真是天壤之别。”2月19日晚8点多,在秦淮河畔观赏花灯的市民刘金凤从扫帚巷公厕出来,发出赞叹。
去年,南京通过“公厕革命”新改建645座城市公厕,并全部达到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其中繁华场所、旅游景点、主干道周边公厕达到一类标准。今年春节,这些公厕给市民带来的体验如何?记者19日晚探访的秦淮区扫帚巷公厕,紧挨着一处秦淮河游船码头,一路之隔就是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主要是为广大游客和来此散步休闲的市民提供方便。去年通过拆除重建,扫帚巷公厕“变身”一类公厕,通槽式便池改为独立式蹲位,每个蹲位都安装了扶手、挂钩、置物架,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女卫生间厕位也多于男卫生间厕位。
春节期间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扫帚巷公厕人流量非常大,记者看到,为了做到随脏随清,保洁员一直站在厕所门口,只要地上有水滴或污渍,立即拿起拖把清洁。这位保洁员说,为了确保环境整洁,他们春节延长了工作时间,从凌晨5点一直忙到深夜11点。
改建公厕主要实现“提档”,新建公厕负责“填空”。在去年全市新改建的645座公厕中,有25座是新增的,主要分布在人流量大、如厕需求突出的区域,例如鼓楼区阳光广场的公厕。
21日下午,小雨总算停歇,地面渐渐变干。市民赵蕾带着5岁的孙女到阳光广场遛弯。小女孩水喝多了,急着小便,赵蕾牵着她走进公厕。“以前这里是没有公厕的,去年建起来以后不知道方便了多少人。”赵蕾说,龙江地区人口密集,只要天气好,阳光广场上散步玩耍的人就很多。碰到内急,大人还能熬一熬,回家上厕所,小孩可熬不住,“孙女两三岁的时候出来玩,我都要随身带几个塑料袋,想小便了,赶紧打开塑料袋给她接着。”现在有了公厕,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走两步就能“方便”。记者发现,公厕里有不少人性化设计,比如播放悠扬的音乐,刷脸可以取手纸,人进入蹲位感应灯随即亮起,方便又节能。
春节期间,记者实地走访多处新改建的城市公厕发现,里面都设有无障碍厕位和无障碍厕位呼叫器、儿童小便器、儿童洗手盆、面镜和防臭措施等,其中一类公厕还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安装烘手机等。人性化设施和便民服务也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