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在全市上下形成对标找差、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只争朝夕抓发展,对标最优再出发。本报今起推出“对标找差 创新实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报道相关区、园区,部门和单位的具体思路和做法。
建邺区
坚决打赢国际化建设主攻仗
建邺区在市委启动对标找差工作试点后,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在“准、快、实”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各项工作。下一步,建邺区将优选杭州江干区作为赶超城区、广州海珠区作为灯塔城区,抓紧抓实对标找差各项工作,以更高标杆的追求倒逼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市对标找差方案中共138项指标,其中涉及建邺的共82项。结合区域实际,建邺区排定了国际化建设专项行动、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创新名区建设专项行动等4大行动计划,包含95项具体指标,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国际化特色指标。同时,区委也要求全区各部门、园区、街道,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条线专项对标,制定各自相应实施方案。目前,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措施跟进,确定的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项目支撑,强化统筹,重点突破,逐年缩小与对标城区的差距,高标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建邺区对标找差重点是突出产业、环境、文化、服务等国际化元素,努力让城市功能设施体现国际水平、管理服务接轨国际标准、产业企业融入国际分工、城市文化展现国际魅力。
一是突出国际元素,周密谋划精准布局。以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国际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园区,以奥体中心、江苏大剧院为核心的河西国际文体体验示范街区,以华侨城欢乐滨江、生态科技岛旅游文化度假区为核心的河西国际文旅港湾,以河西国际医院和江岛国际化学校为重点的河西国际化医疗教育服务示范区,以青奥中心和青奥村国际社区为核心的河西国际生活示范街区等河西十大国际化功能区,全面提升河西的国际化水平。
二是用好三大平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利用德国巴符州在国际博览中心设立代表处的契机,强化“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之间的衔接,深化两地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外资外经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全国会展名区的优势,在2018年―2020年间每年举办不少于15场的国际化会展,引导各国参展商在建邺设立代表处,进一步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积极推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打造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将国际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举办地固定在建邺,并重点吸引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的永久会址落户建邺。
三是强化节点意识,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推进。在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建邺既立足当前,也着眼未来,按照“打基础、学赶超、争进位”三个层次,设置2018年、2020年、2025年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三步走”战略,在更高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不断提升建邺国际化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改革开放的高质量、城市建设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和群众生活的高质量。
高淳区
走好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淳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对标金坛、创新突破为动力,以后发者的决心、奋斗者的姿态、实干者的作风,坚定不移走好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一是聚力补短板,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强起来。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以“两落地、一融合”为主抓手,大力实施高新企业培育、高新园区建设、高端人才集聚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以“不求其名、但求其实,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南京创新名城的南部支点,争取三年内引培高新企业18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80亿元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到8家以上、高层次创业人才达到120名以上,到2020年主要创新指标超金坛,到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培育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医疗健康产业园、供应链贸易综合服务园区、海创园南京分园等特色“区中园”为载体,推动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高新化、智能化、集约化,到2020年主导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左右、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二是致力扬优势,让高质量发展的质感高起来。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持续发力“263”专项行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巩固好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省市领先水平,履行好南京南部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使命,加快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培育“生态+农业、+旅游、+电商”等新兴特色富民产业,打造文旅融合、农商一体的地标产品,放大国际慢城中国总部的品牌效应,打通生态富民的绿色通道,推动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对标城市增幅,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供应链生态圈贸易额达到800亿元。全面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行动计划和精准脱贫行动计划,加快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推动民生幸福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着力强作风,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快起来。聚焦对标找差10项重点工作、83项重点指标、11个方面重点突破任务、18个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加大区领导领办、各板块主办、各部门联办、全过程督办力度。增强“抓创新、促转型”的硬本领,把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与实施科技精准服务、优化创新生态结合起来,将四套班子领导和专业型干部全部挂钩到重点企业,“面对面”帮扶、“点对点”指导,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见效。落实重点任务挂图作战制,强化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控制、后绩效评估,以“头雁效应”放大“倍增效应”,催生“定了就干、干则干成”的“聚合效应”。
市发改委
突出“4+4+1”主导产业 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
新的一年里,市发改委将以坚定、奋进和搏击者的姿态,在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的壮阔舞台上展示发改部门的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为南京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要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劲。咬定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按照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要求,以动态、持续、全时段的目标跟踪和大数据监测,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加快崛起。以创新名城建设为重点,更加突出“4+4+1”主导产业,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让综合科学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更加坚实,让更多创新的种子开花结果,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争相涌现、持续绽放,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和高质量发展的“作战部”。
其次,要让改革开放的优势更明显。以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放得最彻底、管得最到位、服务最靠前”的“放管服”改革决心,破除阻碍南京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主动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等战略重点,扎实推进援藏、援疆、扶贫协作青海西宁和陕西商洛,做好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和宁淮挂钩、宁鞍合作等工作,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胸襟推动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融合、东西互动、南北协同、城乡一体,用大开放格局拓展城市经济腹地,努力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队”和对外开放区域协作的“推动者”,让城市更具张力、更有活力。
第三,要让民生幸福的答卷更精彩。始终坚持科技富民、创业富民、改革富民等举措,确保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实现进位提升。全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建设有温度的城市的“架构师”。
第四,要让担当实干的作风更激昂。深入剖析数据差距背后的作风差距,认真学习标杆城市以及兄弟部门一流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只为争先创优想办法,不为考核分数降目标。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作风只争朝夕,一往无前,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步把对标找差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按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争第一的要求和标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责任,努力打造“一流发改机关”,做全面从严治党的“执行者”。
市人社局
大力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
全市人社部门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对标,创新实干,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奋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是高标创新实干,全力投身创新名城建设。大力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在各高校门户网站普遍设立“宁聚计划”专栏,同步实现就业创业指导站全覆盖,会同公安、房产等部门大力促进人才落户、安居,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高质量营造创业环境,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对各地大学生等青年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名城。大力实施“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不断扩大南京留交会、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等引才品牌效应,加快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落地,努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站和引进、使用博士后人才,提升南京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契合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建立市场化社会化人才认定机制,引入人才“举荐制”。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畅通“阶梯式”发展通道,培育更多新时代“南京工匠”。
二是秉持为民情怀,致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支持促进劳动者多元化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对接“4+4+1”主导产业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更大力度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5%以内。围绕多样化多层次民生需求,有效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城市服务人口”观念拓展参保扩面,健全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实现参保精准管理。以全民养老、医保为重点,稳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建立运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街道(镇)和园区建立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广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治欠保支长效机制,高水平打造“无欠薪”城市。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南京人社品牌形象。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真走实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见面”和“见一次面”事项办理等,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社各项业务进行重塑和再造,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人社”建设,注重换位思考,从群众和服务对象角度审视事项好不好办、能不能办、办的效果如何,进一步重心下移,简化程序,提速增效,优质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一流服务窗口,提升咨询服务水平,再创“全国12333示范单位”。
江宁开发区
深入实施对标找差、创新实干“1333”工程
目前,江宁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进入了前十强,位居第九,在全省经开区中列苏州工业园和昆山经开区之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与全国最先进的园区相比仍有差距和弱项。开发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指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的“1333”工程。
――所谓“1”,就是聚焦一个总目标,继续争先进位,加快跻身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最前列,力争用三年时间再进两个位次。
――第一个“3”,就是树立三个新标杆,科技创新上近期对标苏州高新区,远期对标武汉东湖高新区;实体经济、对外开放上对标昆山经开区,城市建设、国际化发展上对标苏州工业园。
――第二个“3”,就是保持三种状态,开发区将不安于现状,奋发作为闯新路;不囿于成式,创新实干有担当;不惧于挑战,迎难而上敢争先。
――第三个“3”,就是落实三大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名城先行区、现代产业特色集聚区和城市国际化样板区。
开发区将围绕补短补软补弱,行动上以目标引领举措,项目上用跨越式手段,创新上以翻番式速度,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赶超。
一是勇挑重担,勇争一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先行区。加快建设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ENI项目、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5G重大科技专项,同步推进南大科技园、东大科技园等20余个校地项目,办好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诺奖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破解科技产业化问题,今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企150家。
二是主攻项目,加快转型,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特色集聚区。今年将加快建设长安、海航、55所、苏粤干细胞等总投资达12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用3―5年,形成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两大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服务业两大1000亿级,以及若干个百亿级的现代产业集群。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与昆山经开区逐步由追赶变为并跑。
三是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着力打造产城高度融合的城市国际化样板区。旧城打好更新改造攻坚战,三年再盘活低效用地3000亩,实现黄金区位释放黄金效益。主城打好提档升级攻坚战,建设一批体育、文化、休闲等高端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新城打好开发建设攻坚战,提速建设禄口空港新城,建设会展中心、国际学校等高端配套,在南京南部崛起一座国际性现代化新城。
本报记者 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