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网讯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网络上又被称为“女神节”。节日前夕,记者走进高校,与3位一直在科研前线忙碌的女教授、女专家进行交流,感受她们充满挑战的人生。
她关注生命健康,研究化学品残留危害
顾爱华
3月2日,记者来到南京医科大学时已是下午两点多。早过了饭点的食堂里空空荡荡,只有员工三三两两地坐着。一份蔬菜沙拉、一杯奶茶,这就是顾爱华教授当天的午餐。
“我还在学习怎么和工作愉快地相处。”顾爱华笑着说,她长期从事毒理学研究,揭示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对不良生殖结局的危害及机制,2016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年入选了国家优青。作为南医大的特聘教授,同时也是公共卫生学院的副院长,和《时间去哪了》那首歌一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的不够分,只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
顾爱华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和数据来证明经常使用的化学品残留存在的毒性。“课题组现在和将来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关注低剂量持续接触这些化合物对人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特别是一些可能对于婴幼儿发育,如胎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脏系统发育有害的因子。”顾爱华用有机氯类农药(OCPs)举例,虽然它早就停用,“但我们研究发现,它在有些人群的尿液中还有比较高的含量,而且在脐带血里也存在,这说明母亲蓄积后,会给子代继续带来健康风险。它的存在更容易导致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她介绍,在找到损害健康的证据后,他们会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环境部门乃至食品部门,追溯这些有害物质的来源,然后在人体摄入方面进行限制。
于翠兰
她推广民族体育,发明新型健身器材“智能石锁”武术八段、国际A级武术散打裁判员、省马业协会常务理事……人们很难把这一连串头衔和女学者联系到一起。她就是南京体育学院的于翠兰教授。这位习武多年的“女侠”如今正致力于“智能石锁”的推广。
由于传统石锁一般由个体手工制作,且质地坚硬,在练习场地及教学传播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渐渐走出了人们的日常锻炼生活。
“石锁运动是一项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运动,相比于太极拳等传统锻炼方式,它还能增加人的肌肉力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变化,能使大小肌肉群、颈椎、肩、腰、手等各处得到很好的锻炼。”于翠兰惋惜于众多传统体育项目的渐渐没落,想要更好的传承中华体育文化,使石锁适应现代化健身运动。
摆在于教授面前的是一个相当充满挑战的任务。他们组建了团队,跑了很多地方,与传统石锁项目传承人进行交流,经反复探索试验,终于研发出了新型的“智能E石锁”。
智能石锁使用新型弹性材料代替传统石质材料,在练习空间和适用对象两个方面大大增强了石锁的适应性,使石锁运动不择场地、老少咸宜,且手感更柔润、练习更安全。并且石锁的手柄中还置有智能芯片,练习者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运动状况、记录与分析运动数据,还可以相互交流练习体验、参与线上教学等,大大提升了运动的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前年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上,于翠兰带领南京体育学院的石锁表演队收获了不少眼球;去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石锁运动协会,同时南京体育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置了石锁课程,着手为石锁运动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培养人才。
她聚焦农民增收,持续提升梨的品质吴俊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吴俊教授是研究梨的专家。几年前,作为第一作者,她和国际梨基因组研究协作组发布了世界首个梨的基因组组装结果,今年,她又远赴新西兰学习如何应用新的育种技术,为实现高效选育优质梨新品种、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吴俊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的研究对象分别有葡萄、桃、杏等,就是没有梨。后来,在博士后合作导师张绍铃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慢慢培养了从事梨科学研究的信心。”
课题组希望她利用学习到的分子遗传知识和技术,研究梨的基因组,以期开展遗传改良,让梨的果实品质更好。“该项研究还有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在同步进行,压力很大。”吴俊说,中国是梨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团队暗下决心,一定要赶在人先。最终赶在其他国家之前,他们取得了成功。
目前,吴俊正在开展果实品质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怎么样让梨好看又好吃。”吴俊介绍,东方梨以绿皮、褐皮梨为主,没有视觉吸引力,优质红梨育种目前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梨品质遗传改良的热点。
此次合作交流的新西兰方,已经培育出外观色泽红艳、果肉多汁脆甜的新品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张绍铃教授的带领下,他们课题组也已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梨新品种“宁霞”,后续还将推出更多优质的红皮梨甚至红肉梨品种。
本报记者 谈洁 本报实习生 韩硕 李方
本报通讯员 蔡心轶 许天颖 许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