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民生

为职工备上第二份"养老金" 企业年金期待扩大覆盖面

写在前面

2月1日起,由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企业年金办法》正式实施,企业和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可自主建立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相当于第二份“养老金”。记者了解到,我市从2008年开始启动企业年金工作,并于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鼓励企业率先为骨干人才建立年金制度的非全员建立年金工作,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今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在新修订的《企业年金办法》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尝试建立企业年金。

现状

200多家企业已建立企业年金,

职工退休后可拿两份“养老金”

去年5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职工吴京浦退休,与同时退休的未缴纳企业年金的职工相比,除了每月固定的退休金外,他还一次性领取了一笔企业年金。

中车浦镇公司是我市率先实施企业年金的企业。早在2008年,该公司就按照集团要求,实施企业年金计划,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1%,企业缴纳4%。“当时,企业年金还是个新鲜事物,因为个人缴纳的资金只占基数的1%,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而企业为个人交了4倍的金额,所以基本所有员工都参加了。只有极少数的员工,因为担心可能换工作后到退休拿不回这笔钱,就没有参加。”中车浦镇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马金花介绍,据统计,当时包括公司代管的企业员工在内,共有5000多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这几年,随着新员工的不断加入和缴费基数的不断增加,年金计划的资金量像滚雪球般增多。现在,每年缴费总金额约达到最开始执行时的4倍,已经退休享受到企业年金待遇的就有1000多人。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16年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党政办副主任马欣介绍,民办高校的教师没有事业编,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学院决定为高层次教师即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缴纳企业年金。正好当时省教育厅设立了民办高等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其中支持内容就包括企业年金,对每位高层次人才每年补贴1万元用于建立企业年金。在此基础上,学院每年大约补贴30多万元,为40多位高层次人才办理企业年金,占全院教师人数的五分之一。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年金以信托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市场化运行,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基金。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也可以将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全部或者部分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通俗来说,年金就是有条件的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另一份‘养老金’。缴纳企业年金的职工在退休后有两份‘养老金’可拿,保障模式变为‘五险二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李春景表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个是企业(职业)年金,第三个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职工参加企业年金,有利于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一份养老积累,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南京目前有12万多家参保企业,其中239家企业参与建立企业年金,涉及员工近7万名。

QQ截图20180327072220

制约

企业负担重、职工流动性大,

阻碍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大

记者了解到,企业年金的实施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李春景介绍,1991年,国务院发布33号文,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标志着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当时补充养老保险的运作模式是社保机构代管,南京有70多家企业参加,以国企为主。2000年,国务院印发42号文件,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年,人社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年金进入市场化运作,改为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自愿参加,模式也改由信托机构管理年金。70多家原本就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也转成了这种市场化的企业年金,参保职工大约2万多人。

“因为是自愿参加,不像养老保险是强制执行,所以企业年金的普及率并不高。”李春景说,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企业年金由企业方和员工方共同缴费构成,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已经占工资的四成多,额外再缴纳企业年金,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

2015年,省人社厅在南京和苏州开展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试点,为全省建立企业年金积累经验。

李春景说,经过调研,很多企业反映,企业年金的规定是倡导全员参加,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只愿意为优秀人员支付年金。因为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考虑成本吃不消,就没有积极性。因此,2016年,市人社局制定《南京市企业人才参加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开展非全员建立年金的试点,降低企业加入年金的门槛,允许企业为部分骨干人才率先建立年金,然后再逐步扩大到更广泛的群体。

这一政策为不少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破冰。这两年,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扩容到200多家。但对于12万多家参保企业来说,这一数字仍然不尽如人意。

企业年金管理一般采用信托模式,将这笔钱交给投资管理人进行投资,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一般来说,受托人是获得人社部许可的法人受托机构,托管人是商业银行。我市共有中国人寿养老保险江苏省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等14家备案机构负责对企业年金进行运营管理。受托方均成立专家团队对企业年金进行投资运作,资金组合达到优化配置。按照目前的估算,一般年收益能达到5%―7%。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销售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欧阳娴龄介绍,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分公司管理530家企业的企业年金计划,累计管理企业年金资产规模超过159亿,其中属于南京市的企业105家。去年,公司已为近2万人次办理了企业年金待遇支付。

欧阳娴龄告诉记者,企业年金和养老保险一样,缴的年限越长,退休时拿的就越多。据测算,如果每年缴费5000元,按照工资增长率5%、投资收益率4%计算,20年的时间账户资金累计可到24万多元。如果缴费35年,账户累计将达到81万多元。对于中高收入者来说,现在把一部分收入放入年金更划算。退休时再加上养老保险每月的几千元,养老还是无忧的。但因为职工流动性较大,不少民企不太愿意把资金花在职工的长期保障上。

突围

加大宣传力度,在税收上给予更多优惠

覆盖面太小、发展速度太慢以及企业动力不足,让企业年金多年停留在慢车道。

如何破除障碍,让企业年金迈进快车道?

“企业每年要定期召开年金工作会议,原社保部要报告年金的收缴和使用情况。”吴京浦说,按照目前的测算,年金的投资收益在受托人和投管人的精心运营下远超过市场业绩基准,还是相对不错的。建议企业从职工长远保障考虑,积极加入年金计划。

欧阳娴龄介绍,2月1日,《企业年金办法》正式实施后,来咨询企业年金的企业明显增加。“其实,很多企业和职工并不了解企业年金的运营和收益模式,只是简单觉得眼下要多交钱,所以积极性不高。”欧阳娴龄说,不少职工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这家企业交了企业年金,跳槽到下一家企业却没有,会不会影响这笔钱的最终领取? 其实,根据规定,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随同转移,职工新就业单位没有建立企业(职业)年金的,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暂时由原管理机构管理,也可由法人受托机构发起的集合计划设置的保留账户暂时管理。建议政府要加大企业年金宣传力度。

为了鼓励实施企业年金,国家税务总局出台规定,允许企业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建议这一税收优惠比例再提高。”南理工紫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方荃是学院第一批参加企业年金的老师。因为本身就教授人力资源课程,所以她觉得实施企业年金非常有必要。“民办高校跟企业性质差不多。退休金与之前的工资相比是极速落差。学院大部分中层都35岁以上,开始考虑后续养老问题。”方荃说,除了企业外,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部分,领取时要扣税,而且没有起征点,是否也可以出台政策予以扶持?其实对于她个人来说,很愿意多缴纳一部分年金。

“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对提高参保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增强企业吸引力、稳定职工队伍都具有重要意义。”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韩振燕表示,相对于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提出的“自愿建立”而言,今年2月1日实施的《企业年金办法》更改表述为“自主建立”,这一微调表明了政策存在一定程度可以期待的激励空间。建议政府采取税收手段,给予企业年金做得好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市人社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企业年金。今年,他们将会同企业年金机构举办10场企业年金推进会,对企业面对面宣讲政策,分享已建立年金制度企业的成功经验,介绍企业年金机构的产品与服务特色,争取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职工。

延伸阅读

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单位缴纳职业年金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职业年金的领取方式有两种,参保人员达到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可选择一次性将职业年金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有继承权;也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并享有继承权,发完为止。与企业年金不同,职业年金是强制缴纳的。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建设正在进行中。

戴六华 毛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