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哪里】
长三角城市网讯 作为党委政府调配壮大人力资源的重要部门,市人社局以深圳、上海、广州、杭州等国内GDP万亿级城市为参照,拟定了全局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其中有5项核心指标(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大学生就业人数、留学回国人员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列入全市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总体方案。
【差距何在】
市人社局局长刘莅介绍,2016年我市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795人,列万亿GDP城市第四,而深圳达900人。2016年我市留学回国人员总量为3万人,列万亿GDP城市第八,而广州达6.6万人,是我市的两倍多。武汉、成都等城市招才引才的政策举措及成效,也让南京看到自身差距。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市人社局梳理确认的124项行政服务事项,2016年仅有60项纳入省、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办理,网办率仅为48.39%,而杭州向社会公布的11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已有110项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网上办理,占比93.2%。
【如何追赶】
新的一年,全市人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对标找差,力行创新实干,抓住“牛鼻子”,打好主动仗,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促进新时代南京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细化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各方人才来宁集聚发展。对接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发挥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作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有效开展“互联网+”服务,变传统的“集市招聘”为全天候“网上大厅”,努力让每个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够在市、区公共服务体系中及时得到有效帮助。
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政策举措实现人才工作新提升。立足人社深入实施“121”战略,贯彻“两落地一融合”部署要求,积极吸纳各方人才、培育本地人才、推进人才国际化。在人才评定中提高企业评价权,在高层次人才评价选拔中引入“举荐制”。同时,在引进人才项目落地中推进企业化运作,调动市场各要素助力创业企业突破“瓶颈期”,促进引智成果向产业发展、形成生产力有效转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优化成长环境,畅通“阶梯式”发展通道,打造更多领域“南京工匠”。
围绕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以“城市服务人口”观念拓展扩面工作,健全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实现参保精准管理。全面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探索国有公益性企业建立年金办法。通过手机APP、微信、银行自助终端等,实现经办服务“有形窗口”向“无形窗口”转变,让人人都能享受到更高效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围绕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劳动维权与企业发展实现共赢。积极研究创新突破,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联动各部门、各区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力度,健全治欠保支长效机制,打造“无欠薪”城市。改进和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促进广大劳动者有更满意的收入,劳动价值得到更充分尊重。
围绕便民利民惠民,推进人社公共服务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见面”“见一次面”事项办理等要求,实现网上“应办尽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人社优服务,群众得实惠”。
本报记者 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