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浒苔采收的旺季,这几天,象山县黄避岙乡的滩涂上,满是采收浒苔的村民。
浒苔,宁波人俗称“苔条”,它青翠如极品翡翠,柔弱似初生杨柳。潮起,悠悠地随着海浪漂荡;潮退,肆意地铺在滩涂上。
然而,这片蕴藏无限“宝藏”的滨海滩涂,曾遭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破坏,生态循环功能出现问题。相关资料显示,互花米草属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存在将改变滨海湿地微地形、水文条件和营养结构,容易诱发赤潮,影响滩涂养殖。
“前两年,滩涂上长满了绿油油的互花米草,大海成了‘草原’!”白屿村村民俞亚苏回忆,退潮之后滩涂上“看海不是海”,生长互花米草的区域,浒苔几近绝迹。
去年开始,象山县启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重点治理西沪港和蟹钳港的外来入侵物种。“经过数月努力,西沪港、蟹钳港项目区域已治理互花米草16.22平方公里,投入资金2亿余元。”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滩涂的修复对生态环境的助益,苔农感受最为真切。“滩涂整治之后,浒苔采得更多,我们也挣得更多了!”白屿村村民汪林娟表示,春节过后,西沪港的浒苔就可以陆续采收了,现在,一天能采1000公斤到1500公斤,可以卖1500元到2000元,这一季预计有5万元收入。
为防止互花米草“死灰复燃”,象山县按照“除治+管护”模式,持续在潮间带区域投放用于贝藻附着、繁殖的生物礁体,净化海水水质,维持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提高海洋碳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