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第一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在深圳首次无人驾驶试飞成功,让“空中的士”这一出行选择从“科幻”迈入“现实”,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为发展低空经济建言献策,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前瞻布局,抢抓赛道,让低空经济“飞起来”。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催生城市公共交通与产业空间拓展的需求,空域资源供需矛盾随之发生变化,低空经济应运而生。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网络”;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提供了低空“修路”的说明书;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就此开启。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打造低空安全通道,及时出台金融、财政、监管等配套政策,在强化市场培育、扶持行业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平稳“起飞”。
因地制宜,统筹发展,让低空经济“热起来”。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发展同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当前,低空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吸引各方争相入局,只有通力合作、统筹发展,才能开创低空经济的新“蓝海”。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凝聚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等多方力量,于多层级、多领域推进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将上下游产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新基建”“低空+文旅”等应用模式绘就区域经济新增长的“火热”图景。
主动作为,聚力创新,让低空经济“强起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但传统通航产业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低空经济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只有主动从“新”出发,才能有效解决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汇聚人才力量推进科技攻关,逐步解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问题,持续提升低空经济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加快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空域分类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完善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与开放合作体系,常态化释放创新活力。致力于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在长期层面为做强低空经济蓄势赋能。
低空经济,未来可期。在新的历史起点,各方力量要立足区域实际、找准发力方向,共同写好“低空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让城市飞天的梦想从低空再次启航,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供稿:三河镇(王清文)
原标题:《洪声E评 | 写好“低空经济”发展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