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宰飞
参加过论坛的人都熟悉这样的场景:主持人和嘉宾,并排坐在台上。当其中一位嘉宾发言时,其他嘉宾或是目视观众席,或是翻看自己的讲稿,或是低头若有所思。他们有没有在听?你实在无法知道。
但是,在昨天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评论一个问题时,台上其他几位嘉宾都把头扭向了他的方向,凝神倾听他的观点。
皮萨里德斯讲的是人工智能。这场分论坛的主题有关国际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复苏。货币政策、经济复苏自然是几位嘉宾主要讨论的对象,但人工智能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幽灵,在分论坛持续的一个多小时里时隐时现。几乎每个人都谈到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发言显然更有分量。
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个重要观点: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能看出技术创新的根本性作用:内燃机、铁路、电力、电动机……这些新技术均革命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近一个时期,给世人带来最大震撼的技术突破无疑是人工智能。它对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在陆家嘴论坛上,许多嘉宾怀着期待——谨慎的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查斯说,当前我们对生产率增长的预期不太好,可能人工智能会拯救我们,但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谢啇真说,大家对于人工智能期望很大,需要拭目以待;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贺凯思说,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谁也没有断然给出结论。
《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题为“人工智能热潮:历史教训”的文章中指出,历史的第一个教训是,即使是最强大的新技术也需要时间来改变经济。这个历史教训也适用于人工智能——即使人工智能能改变经济,也要等待未来。而对未来的预测,恐怕是经济学家最不擅长的事情。正如一句俏皮话所说:经济学家到明天才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没有发生。
在陆家嘴论坛现场,皮萨里德斯说:“每个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他认为,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人工智能身上。不同的国家需要不同的方法实现增长。他自问自答:中国需要什么?人工智能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更多消费。
那么,未来发展的支柱是什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台上,主持人和几位嘉宾都引颈朝向皮萨里德斯,等待他智慧的预言。
“我不知道。”皮萨里德斯拒绝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