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何以安徽”系列融媒体报道推出后,有网友留言感慨“江淮大地,是一部历史巨著”“安徽的历史底蕴,南北文化的交融,一直看不够学不够”,并建议“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有网友感慨“感觉没看够”。
正如网友热议的那般
传统文化已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博游持续火热
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正倾力打造安徽文旅总枢纽。若“何以安徽”这组报道你还没有看够的话,不妨再到合肥来一场线下真实的体验之旅。
在合肥,看安徽
在位于合肥的安徽博物院里,陈设着纵跨百万年的浩瀚文物,在这些文物里,可探寻“何以安徽”,寻远古文明之光,忆安徽文化之根。
这里有芜湖繁昌人字洞遗址出土的各种骨制品、石制品和动物骨骼等,印证着繁昌人字洞是亚欧大陆最早的古人类驻足地的历史。其中的中华乳齿象头骨,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第四纪地层中的首次发现,对于探讨中华乳齿象在第四纪的演化、扩散及相关的环境背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凌家滩。
这里有出土于凌家滩遗址的各种玉礼器,包括玉人、玉鹰、虎首形璜、龙凤玉璜、玉冠、玉猪等,游览于此,你会发现中华文明约在5500年前的凌家滩就已经初露曙光。
凌家滩玉鹰。李鹏飞 摄
这里有薛家岗遗址出土的各种陶器、石器和玉器,其中,那几片依然耀眼的彩陶片是安徽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片,绘有红色花果形图案的多孔石刀在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见。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4000多年前中国皖西南的土地上,曾经璀璨、辉煌的文明。
这里有从蚌埠双墩一号出土的各种兵器、土俑,它们的存在,让以“伯夷后人”自称的春秋小国钟离重回人们视野,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江淮地区青铜器铸造、设计的精湛水准。
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春秋镂空龙耳铜罍。李鹏飞 摄
这里有出土于李三孤堆墓的铸客大鼎,又俗称为“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历经数千年犹存大国气象,其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有“安邦”二字,寄予了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铸客大鼎。李鹏飞 摄
这里有六安双墩汉墓出土的玉璜、龙形玉佩等,也有“黄肠题凑”葬制的“拼图一角”,可窥得几分六安古国的兴盛与辉煌。六安双墩汉墓是省内非常有代表性的汉代诸侯王陵,出土陶器、铜器、玉器、兵器等随葬品500余件(套),反映了汉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水平。
六安双墩墓出土汉代玉器。李鹏飞 摄
这里有出土于宿州隋唐运河遗址的黑釉高足炉、抄手陶砚、白釉盏、陶碾轮、红陶人物塑等,足以看出隋唐大运河曾经的繁华。这里还有芜湖繁昌窑遗址出土的各类青白瓷,展示着古人的生活美学。
宿州市博物馆内瓷器。
走出安徽博物院,在合肥的城乡郊野,也有许多遗址遗迹等待人们去探秘“原初合肥”的模样。
巢湖柳家2号遗址,距今约7.8万~3万年,是安徽迄今发现石制品最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石制品2100多件。
巢湖柳家二号遗址出土的旧石器。(图源:安徽党史方志)
蜀山区庙东郢东南遗址,是合肥市区首次发现古人类与旧石器时代遗存,将市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至几万年前。
巢湖“水下城”,可能是古巢国的都城,灿烂辉煌的文明与有巢氏族密不可分。
舒王墩汉墓,主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子、羹颉侯刘信,“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七门堰水利工程就是他主持修建。
舒王墩墓。(图源:文旅肥西)
肥西馆驿大墩孜遗址、长丰下塘镇13座千年古墓群、合肥高新区三岗村的安定寺遗址,距今3000多年的肥东大温遗址……合肥地下藏着太多历史,读懂它们,或许就读懂了这片土地千百万年来的秘密。
此外,在合肥的逍遥津公园,留下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明教寺,昔日古教弩台,是曹操的练兵之处;斛兵塘,曾是曹操挖坑、点兵的场所;三国遗址公园,史称三国“合肥新城”,曹魏曾屯兵于此……太多的历史遗迹值得打卡!
三国新城遗址全貌。(图源:安徽文旅)
从合肥,游安徽
“合肥不错,居皖之中。”
地理位置“居中”的合肥有着便捷的高铁网络,如果你在安徽博物院没逛够的话,从合肥出发,可迅速到达全省各个县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何以安徽考古游”。
到淮北,2小时19分,可到柳孜运河遗址。站在运河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前,想象一下,通济渠从柳孜穿越而过,水路畅通后,这里如何走向繁华。
通济渠。
到宿州,1小时05分,逛一趟宿州市博物馆,看看目前国内最为完整、长度最长、时代跨度最大的运河河道剖面,再去大运河安徽段泗县段运河故道看看“隋唐运河的活化石”。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到亳州,1小时24分,去亳州市博物馆看看那些会说话的石砖等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考古故事以及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到蚌埠,38分钟,禹会村遗址的发现,不仅揭开了古涂山氏国千年地望之谜,还顺理成章地解释了代表中原夏后氏势力的禹为何与涂山氏女结婚;还可以去秦末汉初楚汉垓下决战时,项羽大本营和汉代交国、汶县治所故地看看。
位于禹会村遗址的烧祭面。
到六安,24分钟,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经过历时四年的修复,即将恢复原貌。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黄肠题凑”制式的诸侯王陵。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黄肠题凑”墓葬结构。
到淮南,从合肥北城站出发只需要19分钟,在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寿县一直延续着长久的繁华。作为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考古发现全面展现了楚国东迁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
寿县古城墙。
到芜湖,37分钟,可以去长江之滨看看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址繁昌人字洞。还有长江下游地区唯一专烧青白瓷的五代至北宋时期大型古瓷窑遗址(群)——繁昌窑遗址,这里是中国北瓷南移的第一站、江南白瓷生产的翘楚,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址。
安徽博物院藏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纹双系执壶。李鹏飞 摄
到安庆,54分钟,这里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薛家岗遗址,其发现为研究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文化发展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到宣城,1小时07分,这里有皖南地区揭露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遗物最多的郎溪磨盘山遗址,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是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关键遗址。
到含山县,最快28分钟,这里有距今5800~5300年,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1000余件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湛、玉质之精美,相比同时期其他遗址尤为突出。
凌家滩出土的玉龙。
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省份,已经实现市市通高铁。从合肥出发,乘坐高铁驰骋在这片土地上,在城市和城市之间自由切换,去感受不同城市的历史。
来合肥,如何读懂安徽?
江淮大地,仿佛一部历史巨著,在这里可以窥见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印记。回望自豪之余,正打造安徽文旅总枢纽的合肥,还能做些什么?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卞坚:创新活动形式,打造观众与历史间的桥梁
作为展现全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安徽博物院始终致力于做好开放的管理和公众的服务。该院副院长卞坚表示,近年来,安徽博物院通过服务设施与科技相结合,服务的内容与观众的需求相结合,创意开展了一系列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展活动,构建起一座观众与历史间的桥梁。
安徽博物院邀请广大观众走进博物馆,走近安徽历史。在以展陈、文物资源为基础,常态化推出多品类、多系列博物馆精品课程(活动)的同时,结合传统节庆日、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策划打造“博物馆奇妙夜”“元宵喜乐会”“小神兽集结号”“茶和天下·茗战安博”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创意集合了讲座沙龙、文艺演出、情景剧本、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解锁公众沉浸式博物馆文化新体验。
六安双墩墓出土汉代铜壶。李鹏飞 摄
“合肥作为全省经济文化中心,是文旅重要的枢纽城市。安徽博物院在文化服务中,注重与城市气质的相融合。”卞坚介绍,除了在日常展览、活动中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外,安徽博物院还在园区的露天空间内,打造了合肥重要发掘成果的考古体验区,进一步展现城市的历史气质。同时,安徽博物院还走进合肥南站、合肥新桥机场等人流密集的交通枢纽区域,推出公益广告、文物宣传、展现安徽丰富的历史资源。
安徽博物院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图文分展、文化进社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文旅空间的广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特别是与科大讯飞等本地知名企业合作,进一步探索数字+、科技+、美食+文创的融合创新,不断研发出高质量文创新品,提高文创产品生命力,增加博物馆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吸引公众从“去游博物馆”到“趣游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展厅人字洞遗址展示区。李鹏飞 摄
结合暑期火热的文旅浪潮,安徽博物院创新开展多项展览活动,单日游客最高突破2.54万人次,成为合肥代表性的网红打卡地。近期安徽博物院引进了“遥望奥林匹斯——古希腊人的理想生活”“天·地——倾听澳洲大地之声”两大境外展,既丰富了合肥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又吸引了众多境外游客前来观展。去年,安徽博物院境外游客数量近3000人次,接待国外宾客团体41批次。
未来,历史为媒、创意为桥,安徽博物院将助力合肥进一步打造全省文旅总枢纽,以更加新颖的方式讲述好安徽历史文化故事。
徐华玉:科技助力,让安徽遗迹“活化”展示
安徽省旅游学会会长、安徽环球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总裁徐华玉认为,通过考古探寻安徽的文化历史,对增强安徽的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建议挖掘整理成一个系统工程,以此来传播安徽文明发展,让更多人对安徽的文明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安徽考古遗迹纷繁灿烂,散落在全省各个区域,而合肥作为全省经济文化中心,当前又在大力建设全省文旅总枢纽,更需要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汇聚在一起。”徐华玉建议,可尝试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将全省遗迹遗存进行集中“活化”展示。
“像合肥骆岗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承载地,如果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在这里打造一处安徽文化长廊,可以让这些悠久的历史再一次活起来、火起来。”
合肥拥有非常便利的交通优势、独特的科技资源和文旅资源。“如果能将淮军文化、包公文化这些有代表性的文化与环巢湖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文化故事讲得更生动,让文化可感知、可参与,可以吸引到更多境内外游客将合肥作为旅行目的地。”
在徐华玉看来,文旅总枢纽,不仅要增强“汇集力”,也要注重“贯通性”。合肥连接着安徽的南北东西,应当通过合肥把皖西的红色旅游资源、皖南的生态康养资源、皖北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皖东的休闲旅游资源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建议:“力争打造一个以合肥为中心,搭建连接全省南北东西的产品体系,形成有鲜明安徽文化属性的产品矩阵,把合肥打造成安徽旅游的集散地、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科创科普游著名目的地,助力‘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文旅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朱善荣:打造特色考古游线路,丰富游玩体验
合肥市旅游协会秘书长朱善荣建议,在深入关注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同时,将分散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文化遗产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展示体系。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群等方式,将考古资源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同时,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将“考古”主题融入游玩体验。根据考古遗址的分布和特色,设计多条考古主题旅游线路。如环巢湖考古文化游、江淮古道探秘游等,将沿途的考古遗址、历史文化名城等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通过推动跨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考古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区域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塑。
此外,朱善荣认为,在打造考古历史游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加大对考古遗址周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在重要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导览、讲解等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宣传推广和活动策划,提高安徽考古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考古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读“考古写史”
探源“何以安徽”
绚丽多姿的文化
涵育了安徽特有的精神内核
这正是安徽的软实力
是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是开放发展的强大底气
如今,续写新时代的新章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
总策划 | 崔学章 吴林红
统筹 | 汪雷 叶琳玲 李福凯
文字 | 王靓 孙皞乾 余佼佼
视频拍摄 | 李磊 张正朋 王浩 罗浩宇 吴翰林 杨凤炆
剪辑 | 杨倩雯
配音 | 詹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