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玺撼)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只能感受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噪声。可如果把噪声“画”出来,变成一张地图,那么每个人都能通过看图“听”到整座城市的声音。昨天,记者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已开发出首个可实现数据自动更新的城市噪声地图管理系统,该系统被形象地称作首张会动的“城市噪声地图”,打开它,上海外环以内城区的噪声实况尽收眼底。
借助颜色“听”噪声高低
“城市噪声地图”怎么画?简单来说,就是把噪声变成颜色。记者在市环科院的实验室看到,“城市噪声地图”就像一块画布,12种颜色以线条或区块的状态,不均匀地分布在上海外环以内的城区。这12种颜色分别对应一定强度的噪声。比如,大于40分贝且不超过45分贝,是深绿色;大于60分贝且不超过65分贝,是大红色。借助这些颜色就能“听”出噪声的高低分布。
以某个被高架穿越的区域为例,高架两侧紧邻高架的地面道路被深蓝色和紫色占据,意味着这片区域的噪声不低于70分贝。沿着高架,向东西两侧的街区延伸,噪声颜色逐渐由砖红色变成橙色、黄色,直至淡绿色、草绿色。上海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裕德说,这样的颜色变化说明高架上的流动车辆产生了高强度噪声,对高架两侧临近区域的干扰最明显。噪声传播到周边街区,不断被各种建筑物、绿地等障碍物“削弱”。
知道噪声什么颜色,很有用。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精准找出噪声源,尤其是一些长期“潜伏”的噪声源,从而对症下药。以毗邻交通干道的某高楼为例,其顶部有一个热泵,是产生周边噪声的“罪魁祸首”,但长期以来一直在道路车辆噪声的“掩护”下没被发现。借助“城市噪声地图”,科研人员发现该热泵及周边区域一直显示为深蓝色,且随着时间推移没有太大变化,有时甚至比附近交通干道的颜色还要深。锁定目标后,当地环保部门进行实地查看,并要求物业方整改。
除了找出长期“潜伏”的噪声源,“城市噪声地图”还能跨前一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比如某重大活动的保障,活动所在地及周边区域的部分交通会局部调整,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当地交通顺畅。有了“城市噪声地图”,交通的调整还将多一个效果:在不给周边增加通行和噪声负担的基础上,让区域内行车更少、环境更宁静。只需将模拟的交通调整数据输入系统,就能预测出相关区域整体噪声效果,筛选出最“宁静”的交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