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合肥师范学院十位教授共上一门阅读课

当提及教授来讲授一门课程时,你是否会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对这门课怀揣着更高的期待呢?那么,倘若是由十位教授共同授课,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独特的体验呢?

近日,合肥师范学院开设“‘阅+历’读书讲堂——科技创新学期‘科创十讲’讲座”,由十位教授共上一门“阅读课”。那么,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又会带来哪些惊喜?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课堂,沉浸式地体验了课程“第一讲”。

“第一讲”阅读空间开课

合肥特色文化巧妙融入课程

3月26日,记者踏入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图书馆。为了让学子更好地沉浸于阅读的氛围,学校将这堂课的“教室”巧妙地安置在图书馆的阅读空间里。这里,书架琳琅满目,摆满了各类书籍,布局与普通教室截然不同,同学们四人一桌,围坐其间,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学习画卷。

下午2点40分,当记者抵达现场时,发现想要找个空位竟已有些困难。早已到达的同学们纷纷挑选了自己心仪的一两本书,沉浸在书海中,或在小声地交流着,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2点50分,随着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第一讲”的主讲人钱立青教授到了。他放下包,立刻站在同学们中间了解学情,亲切地询问起大家的专业背景和读书的习惯。由于这门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开放,实行自由选课的,因此60人中囊括了诸多专业的学生,而且大一、大二年级的都有。

3点整,“第一讲”正式拉开帷幕。钱教授以“知行合一”的典故作为引子,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在系统解析王阳明心学体系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不断迸发出火花。钱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阅读的真谛、阅读的意义以及如何高效阅读,课程内容既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不知不觉间,“第一讲”已悄然进入尾声。

据了解,这门课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独特的教学理念支撑。它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十位教授共同授课,其中包括该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教授谢飞、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教授朱金苗,为学生们带来了跨学科的知识盛宴。无论是理论讲授、音乐学唱还是体育示范,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还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感悟学习,让学生们在音乐戏剧、绘画艺术、运动健身等多个领域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

同时,它还紧跟时代步伐,将科技创新融入其中,而合肥等地的区域特色文化也在这门课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入,使得学生们在开阔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上课”也要拼“手速”

学生好评如潮,收获满满

虽然这门阅读课的名字听起来有些许“老成”,但在同学们中间,它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课”,手慢无是很多同学对它的评价!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大一新生唐诚硕就深有体会:“我选这门课的时候,竞争很是激烈,总共才60个名额,我报名的时候只剩下两个名额了,幸运的是,最终还是抢到了。”通过这门课,唐诚硕收获了不少,尤其是他意识到读书不能浅尝辄止,得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绝不能像吃快餐一样走马观花。

化学师范专业的大一学生董怡宁也对这门课赞不绝口:“我们班都知道这课,而且能在图书馆上,感觉特有情调!‘抢’到这门课真是太幸运了,老师超亲切,内容也很丰富,都是些平时不怎么接触的知识,属实拓宽了眼界。”

说起这门课的来历,要追溯到2023年9月,“阅+历”读书讲堂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名家导读报告会。到了2024年秋季,它正式升级成为大学生公选课,还请来了校内外10位大佬教授坐镇,开设了人文社科“阅读十讲”系列专题讲座。

自2024年9月以来,学校收到了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大量反馈信息。学生们普遍反馈,通过参与这门课程,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课程学习中也让同学们极大地拓阔了见识,训练了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分析观点。

其中,令钱立青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在谈课后感的时候,他说道:“我的毕业设计为一项关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得益于这门课,我阅读了大量关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书籍,为实地调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走访本地的传统手工艺人时,我运用书中的访谈技巧和文化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传统技艺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项目的深入研究,也让我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每看到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钱立青心中都深感欣慰,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价值实现。

阅读是“阅+历”的过程

拟定滨湖校区下学期同步开课

“今日作为本课程的第一讲,其意义主要在于开启篇章与引入主题。从现场同学们专注的神态以及积极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已基本达成预期成效。”钱立青分享。他不仅是此次“第一讲”的主讲人,亦是该课程的牵头人。

于他而言,这门课程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为“阅+历”,亦即“阅读增历,求知践行”。对于大学生而言,“阅读”不应仅局限于书本文字的汲取与社会阅历的积累范畴。实际上,其涵盖领域更为广阔,包含乐律、符号、画面、运动等多元形式。

更进一步来说,还应当延伸至对音乐戏剧、绘画艺术、运动健身等诸多艺术形态的感悟与研习。本学期基于科技创新视角所开设的课程,成功突破了传统阅读的边界,将其拓展至科技领域的学习层面。

“我们期望为同学们搭建一个跨越专业界限、融合多学科前沿知识的优质平台,同时提供深入了解安徽文化的契机,促使不同领域的前沿与传统知识在此相互碰撞、交融互通。”他补充。

钱立青反复说明:“阅读应是‘阅+历’的过程,即从认知到反思再到创新的历程。”他以亲身经历阐述了一些读书观点,如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即便只是随手翻阅书籍,看看引言、目录与后记,亦能有所收获。

为助力大家更好地阅读,他还分享了一些个人经验,主要包括追根究底、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与主动发问。具体而言,追根究底是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探寻知识背后的原理与真相,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温故知新则是定期回顾已读过的书籍,沉淀知识并强化记忆,从旧知识中获取新启发。

而融会贯通是将不同书籍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加以整合,探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本质。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保持好奇心,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思考与探索答案,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阅读的深度与效果。

为使更多同学能够领略这一优秀课程的独特魅力,学校拟定在下学期于滨湖校区同步开设此课程。此外,在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学校还规划将这种创新授课模式推广至部分需要跨学科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之中,以期进一步丰富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潜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实习生 陈杜伟 图片由周倩提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