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到苏州美术馆寻觅“意象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百年来,江南素来是文人墨客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因此而生发的名家名作至今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苏州美术馆日前开展的“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既有颜文樑、赵无极、吴冠中等名家的名作,也有多姿多彩的当代艺术,两者的相逢交汇让观展者从中感悟到了艺术对江南文化的呼应和关照。

  一面红墙展陈名家名作

  业内外关注传递江南热度

  苏州美术馆这段时间因为“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展览,不仅成为苏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更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前来观展。

  走进苏州美术馆,主展厅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面红墙,这面红墙上展陈了此次展览中最有分量的名家名作。几乎所有的观展者都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红墙上的作品。颜文樑的《初秋》《月夜泛舟》,刘海粟的《巴厘岛风情》,吴冠中的《苏醒》《彩面朝天》,赵无极的《无题》,吴大羽的《乒乓男孩》,任微音的《雨中品茶》,丁天缺的《风》等均在此间亮相。这些作品装上了玻璃保护罩,庄重典雅之余更让观展者深感其珍贵。

  “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关于这个展览的内容都刷屏了,特意慕名前来看展的。”市民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家学校的美术老师,曾经留学莫斯科专攻油画,能有机会看到油画先驱颜文樑的《初秋》《月夜泛舟》,感觉获益匪浅。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张己阳介绍,“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是2月28日开展的,迄今已经吸引了新华社、《文汇报》、《中国美术报》、《凤凰新闻》等30家媒体前来报道。“多家媒体的关注,不单呈现了江南这一主题的魅力,还向公众传递了江南热度。”张己阳说。

  人文精神在一笔一画里

  《苏醒》《无题》中透出江南内蕴

  展览中,每位名家的作品旁都有其人像照片和相关文献资料。从中,观展者可以了解到这些名家的生平经历、代表画作以及在艺术研究上取得的成绩。“很多普通的观展者可能往往只知道名家们的画作,对他们的生平或是著作并不知晓。像颜文樑编著《美术用透视学》与《色彩琐谈》、刘海粟编绘《色粉画》与《木炭画》、丁天缺译《魏尔伦诗选》,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贵艺术遗产。”苏州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高翔表示。他介绍,在画作旁突出相关文献资料,是想更为全面地呈现这些名家的风范。“他们的人文精神在一笔一画里,已然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厚重底色,也积淀出几代人的艺术情怀。”

  颜文樑、刘海粟、吴冠中、赵无极、吴大羽、任微音、丁天缺……这些中国美术史上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几乎都与江南有着紧密联系。“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的策展人张立行介绍,大师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或生于、成长于江南,或曾经生活工作在江南。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形式各异,但观众依然能在其间寻觅到他们对诗意江南的执着。“江南是艺术创作的沃土,江南的诗意和精神更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养分。像吴冠中的《苏醒》,赵无极的《无题》呈现了丰厚的江南内蕴,可以说给观展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张立行表示。

  从一个侧面展现艺术发展脉络

  家国情怀里思考“江南意象”

  张立行介绍,刘海粟、颜文樑创办的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任微音曾经任教的上海新华艺专,吴大羽、赵无极、丁天缺、吴冠中等曾经任教、就学的杭州艺专,都曾经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教学重镇。“江南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祥地,江南从建立新式美术教育始,就一直对欧洲流行的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后的各种优秀现代艺术情有独钟。”张立行表示。

  参加此次展览的共有70位艺术家,其中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在张立行看来,不论作品的表达手法和形式如何,展览希望观展者透过品种、样式多元丰富的作品,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李超则表示,江南作为一种文脉基因,传承不息,在后辈的艺术家之中发扬光大。在“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中,中国意境与格调可谓一目了然,既对经典有所彰显,又有文化创新的担当。“以‘意象江南’为题,不忘初心,凝练家国担当与人文情怀,藉此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展览自然会有深远的影响力。”李超说。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为此次展览特意撰文,他这样写道,“诗意、如画的江南体现着中国真正的意韵气象,是令人向往的中国故事不可多得的美好意旨……江南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心灵交融。这样的江南,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7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