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投资200亿元的中移动云能力中心云资源池建设项目签约、5家企业获评“首批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开园……苏州高新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上,动作频频。
在一批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签约启动的背后,是高新区人聚集先导产业“集群成链”,着力打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融合互动关键节点,加快区域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让制造业“刚柔并济”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奋进
前不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其间,高新区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0吨振动试验系统,为“天问一号”提供了可靠性试验配套服务。
这家高新区“土生土长”护航“国之重器”的企业,从最初靠卖“振动试验台”起步,到承担“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北斗卫星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测试试验服务。
不仅如此,东菱振动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产业园也于近日开园,将打造成全国最全面、专业、高端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企业坚持装备制造与测试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步伐。
近年来,高新区依托区内雄厚制造业产业基础,加快实现数字化、工业化“双向赋能”;引导区内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专业服务化引领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今年初,辖区胜利精密全资子公司富强科技,向德国制造输出“智慧车间”,受到国家工信部高度认可,并被当作“中国制造”勇攀产业价值链高端典型案例——他们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卖到了德国,同时还输出了软件系统和20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
在胜利精密常务副总裁章海龙看来,德国客户看中企业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是偶然,也是必然。2003年,胜利精密成立之初,还只是一个代工厂,主要提供冲压产品和模具加工服务,逐渐地开始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2015年,完成首条组装线智能化升级改造,之后,开始承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可以说,我们走了一条从硬到软的攀升之路,实现在行业和区域的示范作用,不断攀升产业价值链。”章海龙说。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延伸;着力加强模式业态创新,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推进生产模式向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各1家,省、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家和10家;省“两业”深度融合领军骨干企业试点6家、产业集群试点1家,获评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让新基建“先锋”引领
打造制造业转型发展“最强引擎”
今年7月中旬,在苏州召开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上,来自高新区的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资源池建设项目、苏州中侒信智慧互联大数据中心项目等签约,山石网科等5家企业获评“首批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高新区更是获得“2019年度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优秀地区”表彰。
作为此次大会签约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资源池”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为全国移动云建设运维提供“苏州方案”:该项目主要用于全国移动云中心节点和省级节点资源池建设,规划建设超20万台服务器及配套网络、安全设备以及软件,引入云计算方面运营和运维优秀人才,发挥云网一体、安全可控等优势,为用户搭建一站式个性化解决方案。
“我们将加速移动云‘N+31+X’资源布局,实现云服务遍布全国31个省份,力争未来三年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移动云整体收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目标达172%。”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该中心员工规模已近2000人,其中,研发、运营、支撑等生产性领域员工占比超85%。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未来将建设成为全球科技领先的研发基地。
“作为苏州唯一的5G建设服务提供商,我们没理由不乘势而上,实现更大发展。”恒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意表示,位于高新区的该公司,推出了5G云产品及专业智慧解决方案,使“5G+工业AR”“5G+物流追踪”“5G+生产自动化控制”等场景变成现实,从而实现为制造业赋能。“最近我们在帮助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导尿管关键器件——银离子玻璃球的产线5G智能化改造,通过5G解决方案实现生产中温度实时智能可控,预计产品良率将从20%提升至70%左右。”
目前,该公司已连续3年实现营收、研发投入等核心业务50%以上复合增长,其5G通信技术应用等已覆盖全国近20个省份。今年初,企业仅用3天就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5G基站建设及信号覆盖、开通雷神山基站。
这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载体平台的“后浪”奔涌,正成为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最强引擎”。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去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85亿元,占GDP比重达30.8%;9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实现12.3%的快速增长。
让院所平台成为“硬核支撑”
营造最优“新苏州制造”产业创新生态
前不久,在苏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发展大会上,多个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第一新平台揭牌,签约发起总规模达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揭牌,首期面积10万平方米,也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将集中精力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成高新区永恒的产业地标……
当前的高新区,正加快系统性布局,进一步优化“新苏州制造”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
今年7月,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阀门可靠性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在高新区揭牌,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阀门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
一手抓项目,一手抓产学研,正成为高新区推动先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6年前,高新区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现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已与区内通锦精密、普利资环境等近20家企业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30项。研究院建成8个技术研发中心和两个功能中心,引进多名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孵化产业化公司20家,产业化公司销售额达4.2亿元。
像这样“中字头”“国字号”的大院大所和研发机构,在高新区就有百余家,包含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围绕该区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全区坚持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这些院所平台的高端创新效应。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初,该区出台《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立足辖区当前产业发展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科学推进“一廊、一带、三中心”产业布局,构建起以服务业集聚区、平台、项目和重点企业为依托,与制造业产业链紧密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在科技金融上,该区已集聚起银行总部机构31家,保险业金融机构63家,占苏州四成以上。先后推出“高新贷”等一大批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制定出台10多项科技金融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截至目前,苏州金融小镇已集聚基金机构628家,管理资金规模1000亿元,进一步推动全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以创新发展、集聚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做优产业链条、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产品、集聚示范区等,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能级和辐射效应,打造城西‘新苏州制造’新高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