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苏州街巷“蝶变”打造古城更新活样本

  小巷里转身就见美丽街角,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花窗漏影等姑苏元素随处可见;社区里,浓浓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开放式阅读空间、有声图书馆、咖啡吧,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一个月前,随着中街路社区的新址启用,一场街巷“蝶变”也正徐徐展开。

  城市文化的底蕴、民生的味道,都在一条条街巷里。如何让这些文化底蕴透露出来,又让城市的“里子”精致起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是当前古城治理中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以来,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党工委做强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呵护古城的肌理和传统街巷特色,不断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让古城文化焕发新生,优化民生服务方式,提升老城区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美起来

  精细化治理刷新古城街巷颜值

  金阊街道位于姑苏区核心地带,人文资源丰富,江南风格居民建筑群鳞次栉比,“小桥流水”式街巷达230多条,而背街小巷和开放式小区里环境脏乱差、绿化杂乱无章、停车难等“顽疾”,是摆在居民“家门口”的大难题。

  今年11月,金阊街道以位于古城区中心地带的中街路片区为试点,探索实施“红色巷管家”项目,充分发挥街道区域党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成立一支由职能力量、辅助力量、支持力量和社会力量四部分构成的综合型管理团队,以城市管理、派出所、交警、巡特警、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社区等10支传统职能型力量为核心,招选一支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三方队伍成为辅助管家,邀请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切实增强居民责任感与使命感,各种力量综合联动,协作推动古城区开放式生活区和背街小巷高质量城市治理。

  “王天井巷与马大箓巷交会处出现流动摊贩,请前往处理。”走进位于中街路社区的调动指挥中心,大屏上显示着中街路区域“五街十巷”的实时情况。调动指挥中心收到情况反馈后,立即发出指令。城管执法队员收到这条指令后,迅速赶往点位处理。这件街巷日常小事的迅速解决,正是“红色巷管家”项目在发挥作用。

  除了及时处理违章停车、流动摊贩等问题,“红色巷管家”中还专门配备了一支有着多年绿化从业经验的绿化工人团队。“苏州的古韵都藏在街巷里,从前中街路片区的3个社区‘共享’一名绿化工人,日常修剪只能以主干道为主,街巷内部的绿化杂乱无章,拉低了街巷的颜值。”中街路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张鸣泽告诉记者,“红色巷管家”中绿化工人团队,每天3人为一组,从主干道渗透进背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清垃圾、去杂草、修造型,幽幽古巷在错落有致的绿色中焕发着生机。

  金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静表示,“红色巷管家”项目通过党建引领,持续拓展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厚度与深度,下沉管理力量“进格”,“进格”力量一体融合,凝心聚力、同心同力提升古城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的新探索和新尝试。

  如今,重新走进中街路区域的“五街十巷”,映在眼前的是一副脱胎换骨后的全新模样。

  雅起来

  挖掘街巷文化让古城底色透出来

  苏州是一座文蕴醇厚、文脉绵长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古街巷是深入古城肌理的“血脉”。如何擦亮古城底色?街巷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中街路古称“清嘉坊”,自古以来,古建古宅星罗棋布,贤人智士会聚于此,如今这里的街巷内依然住着不少能工巧匠。金阊街道以中街路为试点,通过挖掘街巷文化,让古城文化底色透出来。

  今年11月,中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启用,新址打造融入了姑苏文化元素,除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助餐点、网格化联动工作站等办公服务场地,二楼还设置了“中街记忆”展示区域。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区域集中展示了苏灯、苏扇、苏式剪纸、棕草编等一批非遗、民俗作品,这些手工艺作品不仅精美别致,还充满了浓浓的姑苏文化特色,为市民走进苏州古城街巷、了解苏州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中街路社区党委还打造了具有街巷标识、中街印记的‘中街向心力,汇聚巷能量’先锋党建品牌,通过制定一人一艺一方案,开展静态观展、动手实作、沉浸体悟等活动,聚力民俗技艺的活态传承。”中街路社区党委书记戴艳颖介绍。

  除了中街路,金阊街道辖区内还有“深藏不露”的古街古巷。为了挖掘街巷文化,金阊街道将辖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相结合,设计了昆曲吴韵、姑苏商贾、阊门寻迹等7条反映古城历史底蕴、人文特色与红色基因的深度体验游路线,以静态的景点名胜与动态艺术表演相结合,让古城街巷文化呈现形式更具特色,给市民和游客带来独具魅力的“沉浸式体验”。“专诸巷一头一尾连接着苏州的两大门——金门和阊门,巷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清代初期,这里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如今,走进阊门附近的街巷中,常能见到一群游客在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游览街巷,了解古城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

  同时,金阊街道深入挖掘辖区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特色资源,积极打造养育巷婚庆特色街、北码头民国风情街、石路步行街、演艺中心文化特色街等文化特色街区,统筹提升辖区内各重点街区的文化品位。

  潮起来

  古城街巷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城中有景、景中有人,才能激活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古城街巷在抓好基础设施更新,保护好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也要营造现代生活气息,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每周,自由职业者蒋丽静会来到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打卡”。打开笔记本电脑,点一杯咖啡,在一楼的“读者小站·江南书房”里开始一天的工作。累了,她会走到一旁,摘下墙上的耳机,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会儿书,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是一种放松。

  今年,金阊街道以中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创新社区文化服务新模式,引领社区文化生活新风尚。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楼靠窗的阅读空间安装了一排耳机,耳机下方同步配备了平板电脑,居民可以按需点单,尽情聆听学习;位于二楼的有声图书馆,涉及内容包括党员读物、历史人文、健康时尚等,市民通过扫描墙上对应的二维码,就能实现边走边听边学的需求。“如今的中街路社区书香十足,全新的阅读体验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蒋丽静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来,让这个古城社区越来越有活力。

  “中街路一带有高师巷、王洗马巷、马大箓巷……每一条幽深小巷都尘封着诸多市井轶事;春申君庙、任道镕故居、诵芬堂雷宅……每一处古旧门庭都诉说着一段先贤佳话……”当蒋丽静在一楼认真工作时,青年党员姚佳梦正在二楼的“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录制一段以“中街探幽”为主题的音频。“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普及,普通市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加入录音行列中来,利用新技术和传播手段分享传统文化,既有时尚又有意义,真没想到古城社区也能这么潮。”姚佳梦感叹道。据介绍,金阊街道在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线下的实体“海棠”收音机和线上的“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通过电波将党的声音、街巷故事,便民服务等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实现了先锋阵地、文化基地和暖心平台的融合。

  时代在变,基层治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这是提升古城活力、推动高效能治理的关键。“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走进社区、了解街巷、融入社区,让他们在古城的社区和街巷中找到归属感和快乐,才能激励其参与古城治理,也只有让他们主动关注古城文化,古城治理的能力才能持续得到提升。”王静说。

  “我们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精细化治理模式,让古城街巷环境更优美、设施更现代、生活更智慧,让更多市民分享古城保护成果,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人群在古城工作、在古城创业、在古城生活。”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这样总结道。(苏报记者 朱雪芬 苏报通讯员 朱丹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6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