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苏州大学揭牌

  原标题:国际实验室的“遗产”故事

  “一带一路”沿线现存的大量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包括苏州大学在内的3所国际知名高校成立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舞台在全球,汇集地在苏州。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对苏州园林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将更好帮助苏州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上发光添彩——

  最近,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葡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苏州大学正式举行。

  该实验室是科技部2020年批准设立的19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将对文化遗产的材料分析、数字化技术研究遗产修复工艺和遗产虚拟复原技术等方向展开研究。

  中葡联合实验室启动后,苏州大学、葡萄牙埃武拉大学(Universidade de évora)和澳门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Macau),将充分发挥各自在遗产保护、材料学科研究、传统工艺研究的独特优势,携手合作集中打造建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水平先进、示范引领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的国际联合实验室。

  “澳门范例”

  位于澳门历史城区中心地带的大堂和大堂前地,是于2005年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但其实,在特别整治修复前,大堂前地的环境存在不少问题。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副院长吴尧教授,近年来一直与澳门城市大学方面有着密切的工作交流,他也曾经参与大堂前地申遗材料准备以及建筑修复工作。“广场改造前,当地的交通混乱,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供人们停留与休息,围合广场的界面比较凌乱,历史景观也没有被凸显,”吴尧回忆道,“我们配合葡萄牙的设计师,爬上爬下用一比一的模型比对空间位置,去档案馆查找资料来来回回七八次,最终改造后,广场原有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还增加了喷泉、壁画等装饰,整体更加整洁有序,周边重要的建筑得以凸显。”整修后的大堂前地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个范例。

  葡萄牙埃武拉大学的HERCULES实验室,主要从事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研究,对文物的物料及结构进行剖析与鉴定,致力于文化遗产研究和价值评估,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实验室成立十多年来,拥有多类文化遗产与文物、遗产材料分析研究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并建立起多项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技术标准。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也已与HERCULES实验室达成合作,建立“文化遗产材料分析实验室”,加强在城市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其装备完善的“精工实验室”,更将对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街区整合设计、城市空间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中葡联合实验室主要面向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一线,实现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多年来,包括苏州大学在内的3所大学积淀深厚,已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澳门、东南亚、葡萄牙、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地区完成遗产材料鉴定、保护修复、人才培养等多项合作内容,开展了一大批兼具影响力和产业推广价值的研究项目。

  “苏州经验”

  中葡联合实验室缘何由苏大主导并最终落户苏州?这与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苏州大学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密不可分。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期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据统计,苏州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693处,其中国家级61处、省级127处。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也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苏州大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上亦不遗余力。近5年来,苏州大学承担了60余项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比如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江南传统聚落濒危建筑构造与技术研究等。苏州大学主持或参与了多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包括平遥古城、苏州园林、澳门大三巴牌坊,以及葡萄牙杜罗河谷、韩国皇城(景福宫)、柬埔寨吴哥窟等诸多中国及世界遗产地维修保护、虚拟仿真和修复工程。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千年大运河,如何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风貌特色的前提下更新发展,亟待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苏州大学专题研究大运河先行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构成,构建了风貌特色系统,提出了研究结果在大运河文化景观风貌特色保护、传承、整治提升等实践中的应用与建议,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传承和更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不仅如此,苏州大学还创建了以“园冶设计研究院”“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名师工作室”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古典园林营造技法实习基地”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据介绍,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的10年间,苏大以古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世界遗产监测、遗产管理、遗产保护法规等主题,面向亚太地区遗产地的专业人员,组织开展了多次培训课程,辐射亚太地区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材料”“新技术”“新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现存的大量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更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已发展出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研究,涉及遗产保护、材料科学、建筑学、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

  中葡联合实验室项目是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联合葡萄牙埃武拉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共同向科技部申报的。三校共建,将在中外双方共同关注的优先领域,联合推进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等,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打造互信、融合、包容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最终实现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介绍,未来将在“文化遗产材料分析与新型技术研究”“城市与建筑遗产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传统工艺研习与产业创新研究”等主要方向展开合作研究。具体来说,“文化遗产材料分析与新型技术研究”着眼于历史材料分析、形制工艺体系、遗产修复工艺、虚拟复原技术,“城市与建筑遗产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专攻遗产地保护技术方法、遗产智慧创新体系、历史建筑保护再生、运河保护与利用及古典园林监测预警等,“传统工艺研习与产业创新研究”致力于传统技艺研习、大师传承工坊、传统产业转型孵化、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面。

  “除了3个研究室外,我们还将着力打造亚遗产保护苏州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苏州园林遗产保护研究所、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名城》编辑部等六大平台,进一步促进中葡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的高端交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打造成中葡双方长期稳定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的示范工程。”吴永发说。

  除了遗产保护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也在稳步推进。金螳螂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所所长陈曦副教授介绍,苏州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教育开始于同济大学,2003年招收的第一届本科生,继而北京建筑大学于2012年开始招本科生,香港大学于2015年招本科生,苏州大学于2016年正式开始四年制“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招生,成为国内第四所具有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教育的高校,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多年来,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拥有整体的遗产保护理论与设计实践,而且在建筑遗产、城乡遗产、园林遗产保护等领域具备了研究、设计及技术专长,为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陈曦说。

  专家评点

  “三校四圈”保“遗产”

  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副校长Antonio Jose Candeias:

  建议各方能够开展跨学科的联合研究活动,开展材料和技术研究,创建有效可持续的保护战略,以整合具有强大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澳门城市大学代校长孔繁清:

  希望三校科研团队精诚合作,实现新形势下国际科研合作在趋势圈、资源圈、能力圈、合作圈四大圈层的协作共振效应,三校将以建设联合实验室为抓手,践行高等教育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命运福祉的社会责任。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

  科学保护是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体系的突破口,也是城市化阶段文化遗产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葡萄牙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领域,不仅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而且在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研究中成果丰硕。引进、消化、吸收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必然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天津大学教授张凤梧:

  联合实验室面向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一线,研究领域涉及遗产保护、材料科学、建筑学、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将齐头并进。实验室应实行联合教学听讲机制,抓住重点、体现特色、学科联动,以点带面实现共同发展。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屏障,聚焦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在人才培养上,联合实验室应将本、硕、博人才培养作为实验室培养的骨架。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夏健:

  “一带一路”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的输入和输出,重点抓住这一点,实验室才能在“一带一路”特殊历程上面走出特有的道路。中国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具有葡语历史文化背景,借助澳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加速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的有效合作,并辐射全球9个葡语系国家,推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科技文化领域进一步深度合作。(张利刚 高岩 崔阳阳 祁海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