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昆山巴城:用创新撰写“兴产业、护生态、惠民生”的“蟹文章”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昆山的水乡古镇之景总让人流连忘返。而每到入秋后,昆山巴城会引来数以万计的苏浙沪食客蜂拥而至,只为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那一口鲜美。

  阳澄湖美,巴城蟹肥。20世纪20年代,阳澄湖畔的巴城镇便成了大闸蟹的产销集散地。那时,当地的一家老字号“义隆渔行”将大闸蟹销往上海几家著名的商号,上海的不少大户人家都以尝到巴城镇的阳澄湖大闸蟹为荣。

  而今,作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大闸蟹已成为昆山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何巴城所产的大闸蟹尤为一绝?昆山巴城位于东湖湖畔,水域较浅、光照充分,再加上水底淤泥少、土质硬,最适宜大闸蟹生长。另外,巴城沿岸一段的阳澄湖,湖水最为清澈,且水草丰富,大闸蟹在此丰衣足食。因此巴城水域出产的阳澄湖大闸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白嫩,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

  经过多年的发展,“巴城阳澄湖”于2015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20年5月,阳澄湖大闸蟹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式升格为“国字号”农产品,巴城镇也整体纳入标志产品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20世纪90年代初,大闸蟹都是靠村民各自为营地散养、售卖,无序且散乱。1995年至2001年,巴城镇在阳澄湖度假村北侧规划建设了阳澄湖大闸蟹第一交易市场。此后,又利用地方民资陆续规划建设了美食一条街、蟹舫苑等多个大闸蟹销售点,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

  尝到了大闸蟹养殖高收益的甜头,2000年,在昆山市农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巴城镇大力倡导群众开挖鱼塘用以养殖大闸蟹,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家养殖技术参差不齐,久而久之,湖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养殖户靠水吃水,若水环境受到破坏,他们的生计也将受到影响。2002年,昆山市启动“退塘还湖”“退网还湖”工程,巴城镇在一年内拆除大闸蟹围网2万余亩。紧接着,巴城镇政府迅速实施了治理“组合拳”,投资建设阳澄湖水上公园以及三家污水处理厂,阳澄湖地区所有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日处理污水1.5万吨。

  高标准的池塘、优良的水质才能孕育出高品质的巴城大闸蟹。如何统筹渔业养殖与水环境保护成为巴城镇渔业养殖所面临的新挑战。自2010年起,巴城镇政府规划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打造大闸蟹生长的“水晶宫”,积极促进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

  该产业园区总面积3万亩,总投入资金9亿元,涉及武神潭村、武城村等11个行政村。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升相结合,按照池塘深度、底泥硬度、塘埂坡比、水体酸碱度等要素,模拟阳澄东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大闸蟹宜居环境,同时进行道路、桥梁、绿化、看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做优陆基高标准池塘生态循环养殖。截至2020年底,该产业园区已完成全部建设。同时,为充分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大闸蟹产业迭代,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和大闸蟹种质资源试验基地正有序推进,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作为科技支撑,系统研究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生活史,加强大闸蟹亲本遴选、大眼幼体繁育、蟹种培育、成蟹养殖技术集成和推广,推动大闸蟹产业转型升级。

  科学养殖是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的核心。在产业园的基础建设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含量的注入。以安防为例,由于大闸蟹生长的特性以及为营造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园区内不设任何辅助照明设备。大闸蟹产业园引进的红外夜视三可变一体智能高速球形摄像机系统可以360度快速旋转并配置变焦、变距、变光圈镜头,录像及预览的最低分辨率标准为D1画质。在夜间也能高度识别车辆及行人,同时检测夜间池塘情况,充分满足了夜间安防的需求。

  此外,巴城镇还实施打造了池塘养殖循环水示范工程,在产业园内设置了三级尾水处理净化区。在这里,技术人员将阳澄湖水引进内河,打入每个池塘,再利用地势高差,将养殖的尾水通过石笼排水沟、池塘尾水池、园区内河进行一、二、三级净化。被高度净化的尾水再通过泵站重新打入池塘内,实现循环水养殖的目的。针对循环水养殖的特点,园区在三级水循环区域的养殖池塘、尾水区、进水口处分别设置水质监测点,全面提升阳澄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巴城镇是最早养殖、销售大闸蟹的地区之一。目前,全镇大闸蟹养殖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为进一步推动产销一体化及帮助养殖户增产增收,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区设立了巴城镇阳澄湖农业发展总公司,坚持以“政府搭台、统一管理、科技推动、渔民受益”的发展理念,形成具有巴城特色的“园区+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药、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销售“五个统一”模式,推动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在形成了标准化的养殖模式后,养殖户在养蟹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接受专业的技术指导。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全流程的技术指导。园区开通的数字化远程会诊系统还能让养殖户在家中、在塘口获得一对一的技术支持以及学习各种蟹养殖的病害防治知识。

  除了把控源头质量,前端的经营秩序也需规范管理。自2019年起,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信用管理平台在巴城正式投入使用。平台涵盖的93项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了大闸蟹生产、经营秩序,提升养殖户、经营者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目前,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内的养殖户均已完成平台信息录入工作,信用管理平台的使用率达100%。

  据统计,目前巴城大闸蟹年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以前大闸蟹每年亩均赢利2000元至3000元,现在,每年亩均赢利可达8000元。新的养殖模式真正让农户们“富了脑瓜子”“鼓了钱袋子”。产业园区还先后获评“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目标。

  在大闸蟹经济的发展中,昆山巴城并没有就“蟹”论“蟹”,而是将大闸蟹经济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带动了水产品生产、农产品种植、物流运输、电商销售等产业发展。小小的一只蟹,造就了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2019年以来,大闸蟹电商渠道的销售量同比增长29%,超过电商行业平均增速。拼多多还宣布发起了“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等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把蟹农变成蟹商。

  如今,不仅在长三角地区,全国各地的食客提起大闸蟹,必定以“阳澄湖”为心中翘楚。而大闸蟹也作为昆山的一张城市名片,将昆山细致从容、敢为人先的“蟹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昆山巴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继续以蟹为媒、以蟹会友、以蟹兴文、以蟹招商,撰写生态、富强的新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3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