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苏州吴中区。这标志着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苏州建大学了。
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5周年,提出要建成一所“国字头”中医院校,暂命名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国字头”院校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出台规定,规范全国高校命名,“中国”字样不可以轻易使用在高校校名中。“国字头”大学在全国范围之内都是十分稀有的资源。从公开报道来看,至少有山东、浙江等省市加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争夺之战。
苏州是怎么“抢”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呢?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选址濒临太湖,能在这样一个好环境里办大学,自然是好的。但仅仅环境好,远远不能成为最终决策的关键因素,更能打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大概是苏州的中医文化和资源——
苏州历来名医辈出,吴门医派久负盛名,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吴门医派凭借“多名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吴中名医录》记载,苏州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著作500多部。1982年,卫生部启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在所列的592种书目中,吴医古籍就有58部,占近1/10。
今天的苏州,共有中医医院9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5家,还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企业20家,年产值近百亿元,其中不乏雷允上、李良济等龙头企业。
当下,苏州正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期望成为具备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在《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年)》中,现代中药被列入苏州生物医药的主攻方向之一。
但苏州中医药产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大、人才短缺是苏州中医发展面临的头号问题。苏州有大量的中医传统资源,仅苏州中医医院就收藏吴医古籍1万余册,其中沉淀了大量的经方验方和经典名方。这些中医资源没能完全转化为现实价值,已经实现价值的资源怎么更好保护,靠苏州一家之力,有点小马拉大车。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地,苏州不只是多了一所大学,未来,极有可能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个载体,推动苏州丰富的传统中医资源创新融合、走向市场。
意义也不限于苏州,更在长三角。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中医学本博连读“屠呦呦班”、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了中药学9年制专业“屠呦呦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将把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苏州带来中医药行业内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及医疗教学资源,助力苏州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讯员 许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