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潮涌动时,改革破浪再出发。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承担全省经济“压舱石”重大责任,苏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要求,持续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局开路、攻坚克难,当好改革“探路者”,勇攀发展“新高峰”,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为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强大动力。
以改革集成积蓄创新动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而至,苏州将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把高水平创新集群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进一步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破茧自新之际,加快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的有机协同性配置尤为关键。今年,苏州将全力聚焦重点领域,统筹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重点创新平台协同支撑,加速攻关突破产业链短板,深度参与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跨区域协调创新机制。
在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主赛道上,苏州将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打通数字经济赋能的堵点,确保今年完成“项目5000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3500家”的目标;探索推动制造资源的在线化汇聚、平台化共享和智能化应用,推广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数字医疗、数字金融、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
苏州将以最大热忱着力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加快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健全离岸创新体系,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发展体系,擦亮“人到苏州才有为”金字招牌。苏州将举全市之力建设姑苏实验室,强化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机制,立足优势产业找准科研方向、扩大研究领域、吸引人才团队,争创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苏州将加快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互动互促,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水平研发平台合作,推动自有研发机构实现内部化向外部化转变。通过鼓励引导股权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等方式,为创新集群发展打造最优生态。
以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万物互联时代,城市的良性运转离不开数字化建设,为巩固提升人民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苏州将做好城市更新的机制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基于准确、立体、饱满的信息采集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做到新增建筑全面实现数字化,存量建筑数据逐步转化为标准化数字。
百姓之所盼,改革之所向。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完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是今年苏州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苏州将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精准发力,拿出改革成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苏州将持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在乡村振兴集成改革方面持续探路,高标准建设美丽田园乡村,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定功能的生态宜居乡村。苏州将深化教育、医疗、康养等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市属康养集团建设,让每一个人参与和见证改革历程,共享改革成果。
在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机制方面,苏州将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强化市域整体合力,构建以6个区为一个大组团、4个县级市为副中心的“1+4”空间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公共事业布局。
以改革攻坚厚植绿色本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用改革推进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相平衡,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4篇文章,是苏州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持久战”。苏州将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构建生态指标交易平台,推出“GEP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探索民间“河湖长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机制,全面推动太湖、长江的共治共享;系统推广优秀生态保护和修复办法,高标准推进太湖生态岛建设;完善环太湖科创圈联动协调机制,集中力量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落实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沿江岸线统筹规划机制,持续推进岸线整治提升,优化沿江临港产业布局,助推港口和城市、产业联动发展;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统筹规划运河岸线整理工作,建设高水平水上服务区,加大觅渡桥—宝带桥沿线整治力度,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
以世界级湖区为目标,苏州将持续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协同推进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的深化落地和复制推广,探索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制度创新。着眼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苏州将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构建太湖、长江等水系协同治理机制,以最严标准做好太湖、长江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以改革之力筑牢安全底线
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苏州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防风险、守底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探索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苏州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人员流调能力、核酸检测能力、病患救治能力,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苏州将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规范管理和安全整治,构建安全生产事故精准追责机制,制定、完善、落实“将隐患当事故”的相关工作制度。平安城市建设是富民、安民的重要基础,苏州将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现代化警务体系建设,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啃硬骨头、过深水区,离不开党的领导。苏州将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市县巡察上下联动试点工作成果,深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监督工作格局,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陆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