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携手并进,军民融合情深。近年来,苏州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常抓不懈,在创新性、生动性上“做文章”,在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聚焦“三前”、巩固“三后”,促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连续七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
“感谢贵单位为我们协调建设营房,自建成以来部队官兵反响普遍较好……”这封来自边防某部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厚的军民情谊。
2020年,苏州受领边防某部营房援建任务后,第一时间落实专项资金、专业企业,实现军政企三方联动、省市区镇四级合力。建筑队伍以满腔的拥军热忱长途奔波5000公里,克服天气阴雨潮湿、山体塌方阻断、施工机械短缺、人员高原缺氧等系列实际困难,仅一个月就高标准完成了3500平方米营房搭建任务,为边防官兵们送去抵抗高原严寒的“苏州温暖”。
全力以赴做好部队前线、前沿、前哨等“三前”保障,是双拥工作不变的命题。近年来,苏州坚持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在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为基层一线解难帮困、有效提升部队应急战备能力等系列举措,全力推动地方生产力、发展创造力、社会凝聚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升。
苏州市各地双拥部门也积极对接人武部门,排摸本地边海防官兵家庭底数和基本情况,常态化开展对苏州籍执行任务官兵和边海防部队官兵家属的走访慰问,仅去年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2人次,发放慰问金百万元。
自2018年军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起,驻苏部队平均每年新招录近30名文职人员。随着文职人员队伍逐渐扩大,落户问题日渐突出,影响购房和子女入学入托。为此,市政府办协调多个职能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起军地专人对接、定期会商、信息互通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辟军队文职人员落户“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有60余名驻苏部队文职人员成功落户。
破解“三后”难题,让军人后顾无忧
招聘月月有,“码”上找工作!3月10日,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退役军人(军人家属)网络招聘专场活动,首批125家企业端出2290个岗位,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仅2021年,就通过线上平台为7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岗位推介服务。
一直以来,苏州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坚持在提升军人尊崇地位、破解军人后路、后代、后院等“三后”难题问题上想新招、出实招,逐步健全区域一体、军地联动、上下贯通的拥军保障体系。
“转业后还能继续发挥我的专业能力服务地方,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去年转业的军官陆鼎,在部队从事英语助理翻译工作,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成功竞选市外办有关岗位。在退役军人安置方面,苏州始终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作为安置的主渠道,建立“阳光安置”机制,最大程度确保“人岗相适”。近三年,我市接收安置的转业军官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均高质量完成市移交安置任务,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退役军人“三满意”,安置率和报到率均达到100%。2021年协调解决17名随军家属就业创业问题,切实解决转业军人的后顾之忧。
此外,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所有公益性公园、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向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免费开放;明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办理学籍流转手续时开辟“绿色通道”等权益保障,让军人军属的幸福感、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把驻地当故乡,子弟兵更爱人民
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是展现苏州城市美好形象,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也给寒山寺周边交通及治安秩序带来挑战。在热闹的人群里,武警苏州支队科学部署、坚守岗位,守护着现场秩序和市民安全。除了担负着中超联赛苏州赛区、太湖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武警队员们还要配合公安机关常态化担负市内7处重点区域联勤武装巡逻勤务,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人民热爱子弟兵,子弟兵更爱人民。着眼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驻苏部队把驻地当故乡,主动服务苏州人民和地方经济建设。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驻苏部队努力克服练兵备战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开展军营文化体验活动,积极参与红星助学、义务献血、敬老助残等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苏州军分区、人武部累计投入50余万元为定点帮扶村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常熟市人武部对口支援的甘肃省临夏东乡县人武部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国防动员系统获此殊荣的5家单位之一。陆军某部定点帮扶安徽省金寨县包畈村,结合实际打造茶叶产业,将定点帮扶村打造成靠产业致富、以文化振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钱茹冰 周显波 居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