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美丽苏州,生态优颜值高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苏州十年来坚持不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造出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苏州紧紧围绕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双碳”制度集成创新等方面勇当探路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动能澎湃兴起,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在苏州大地徐徐展开。

  太湖美了,日子红火了

  从“靠水吃水”到“护水吃水”,这十年间,太湖沿线的碧水蓝天见证着百姓富、生态美。

  2020年,“渔三代”沈雪荣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水上生活,加入吴中区金庭水利水务管理服务站,成为一名太湖生态保护的参与者。

  “十多年前,我们一家靠抓鱼养蟹为生,那时的太湖不时暴发蓝藻,不仅影响鱼虾蟹的质量,还污染环境,影响岛上游客的心情。”沈雪荣说,这些年来,在政府和岛民共同努力下,太湖生态有了明显改善,一到节假日,上岛度假的客流不息,农产品不愁销路,大家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间自家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吴中区金庭水利水务管理服务站,像沈雪荣这样转变身份、投身太湖保护的退捕渔民还有一百多人。站长朱革荣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十年来“护水力量”的不断壮大。“2013年前,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水体水质管理队伍,2013年起镇里组织了近60人和27条船,负责对水源地进行区域保洁;2016年,保洁队伍壮大,人数超过120人,船的数量也实现了翻番。”

  到了2020年,退捕渔民的加入让队伍扩充到280多人,金庭镇还专门建设添置了藻水分离站、吸藻船等专业站点和设备,真正实现了“水草养护、蓝藻防控、水体保洁、芦苇轮割和湿地修复保护”五位一体的太湖环境综合长效管护。

  结合太湖生态岛建设,如今的金庭人正着手从山区泄洪沟、农村面源污染和入湖河道等节点开展截污控源,将用三年时间开展集中分片整治,结合幸福河湖建设,形成从山区到村庄、村庄到河道、河道到太湖的系统性治理方法。

  为了从源头实现氮磷减排,全岛农户获得了政府发放的免费有机肥,惠及农户11000家。“政府重视岛上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有机肥不仅免费发,还帮我们集中配送到家门口,省力省心。”东村村农户李美良说,种地省力了,大家都能腾出空来做做农家乐,收入不少。

  坐拥五分之三太湖水域和苏州近80%丘陵山体的吴中区,历来是苏州乃至江苏省的生态保护重地。“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吴中样本,创新打通‘两山’转化的现实路径,是太湖生态治理的最优解。”苏州市吴中生态环境局局长过钦军说。

  生态强市向绿色典范城市迈进

  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希望苏州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为江苏乃至全国发展作出新贡献”“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创建美丽载体,擦亮生态底色。苏州市委、市政府主动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持续加快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印染等高排放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推进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和清洁原料替代,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高质量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推进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锚定打造太湖“绿肺”、长江大保护目标,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治气方面,围绕“压煤、减污、控车、降尘、禁燃”等环节,推进治理提升。在治水方面,大力实施“水十条”,持续推进水岸同治,“一河(湖)一策”“一断面一方案”。开展“消劣争优”行动,深入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太湖综合治理和阳澄湖水生态修复。在治土方面,持续实施“土十条”,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筛选、关闭搬迁化工企业和涉重企业遗留地块排查,苏州溶剂厂北区污染地块修复工作成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典型。

  全市美丽自然风貌纷纷重现。昆山天福湿地修复项目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姑苏区的“口袋公园”变成了绿地公园,让百姓有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乡镇(街道)曾分布着的“散乱污”企业,成了最美绿色廊道、新兴产业园。吴中区发布《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国务院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近年来,苏州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先行先试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绿色发展考核机制,以制度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抓好与苏州江南水乡的山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四件大事”,即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施行一周年来,生态岛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苏州太湖蓝藻治理研发中心项目启动,珍稀物种“活化石”松叶蕨、宽尾凤蝶被监测到,在学界和社会各界引起轰动。

  全域多元、因地制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苏州典范。苏州着力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开展《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修编和《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努力方向。

  此外,苏州探索形成“品牌赋能型”“绿色驱动型”“蓝色经济型”“低碳产业型”等多种转化模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常熟于2021年10月在全省范围率先启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成功构建苏州地区首套GEP核算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态产品功能量和价值量核算。吴中区抢抓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太湖生态岛重大历史机遇,提升产业“含金量”“含绿量”,努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已总结形成“生态+文旅”“生态+智造”等多种转化模式,这些都为实现环太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8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