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城市形象”系列研究报告第一期(下称“《报告》”),公布“国际消费中心潜力城市”榜单,江苏南京、苏州两城入选,一同入选的还有深圳、成都、武汉、杭州。人民网注意到,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报告》是人民网研究院“城市形象”系列研究报告的第一期,通过商品服务口碑、消费支撑口碑与消费者满意度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评估城市消费形象,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综合消费形象:苏州成“消费天堂” 南京首店经济“圈粉”
《报告》认为,苏州城市人均商业购物中心面积进入全国前三,热门商圈、景区消费、文体消费等领域网民评价均较高,是消费者点赞的“消费天堂”之城。南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一,商圈消费口碑较强,消费者满意度位居全国百城第四,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首店品牌数量居全国首位,首店经济追赶势头迅猛。
但苏州在网络热度、城市印象、城市活力等“网红”排行榜上排名偏低,一定程度导致一些消费IP没有被激活,城市“网红”度和消费名片有待进一步擦亮。南京出现“高端商场相对缺乏”“商圈发展相对单极”“商业设施及设计偏老旧”等吐槽,网民建议南京打造更具标志性的新商圈与新商业体,加大核心商圈升级改造力度。
商品服务口碑:商圈口碑欠佳 文体消费获好评
《报告》指出,苏州商业综合体众多,人均商业购物中心面积进入全国前三,但“中高档及以上mall占比不高”较为突出。在苏州近200个商场中,有网民认为高端商场总体数量相对偏少。南京商圈消费口碑一般,有网民认为南京只有德基广场、金鹰中心等四大商圈,新购物中心项目较少,建议进一步打造更具标志性的新商圈与新商业体,挖掘城市消费空间和市场潜力。
文体消费方面,南京、苏州均获得了较好评价。近年来,南京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推动和鼓励博物馆、书店书吧等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让博物馆成为本地市民和游客来南京消费的重要目的地,获得舆论积极反馈。苏州不断探索将消费与传统苏州文化深度融合,如举办苏州“舌尖上的非遗”美食展、斜塘老街新年灯会等,以购物节为载体搭建苏州文化传播平台,让市民和游客在购物的同时感受苏州文化。
消费支撑口碑:南京交通出行获点赞 两城特色IP热度偏低
《报告》显示,从城市客运量看,南京客运量位居全国前十,是全国良好交通基础设施的“第一方阵”。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有哪些公共交通体验较好的城市》的贴文中,赞同回答最多的就是“南京”,被点赞“公共出行体验一流,群众感受度一流”。苏州在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中排名第29,有网民认为苏州“地铁人流少、里程短”“公共交通相对不发达”。
品牌文化方面,南京拥有4项中国田径协会认定的马拉松“金牌赛事”,居六城之首;苏州拥有3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名列第二。但南京整体商业力排名全国第10,出现消费“中规中矩”“大而不活”的形象吐槽。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有沪宁杭三大城市竞争,面临“高端消费供给不足”“上海等地对苏州消费的虹吸效应明显”等消费形象压力。
消费者满意度:苏州排名全国第一 两城消费环境获好评
消费者满意度是一个城市消费形象的底层核心支撑。《报告》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协会《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中,苏州市消费者满意度得分89.70分,排名位列全国百城第一,南京以86.4分位列第四。在消费者满意度“消费供给”指标中,苏州得分位列全国第三,南京位列全国第十八;在“消费环境”指标中,苏州、南京得分位列全国第一、第四;在“消费维权”指标中,苏州、南京位列全国第一、第六。
消费环境方面,南京、苏州获得了网民充分肯定。苏州市2020年在全国首推全域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服务,实现“线下购物线上退,本地消费异地退、政府垫付先行退,消费争议调处退”,被各大城市效仿。南京在夫子庙景区率先推行消费维权“先行赔付”制度获得舆论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