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当修复后的影像出现在电脑上流淌而出,陶东和他的客人仿佛被施了时光魔法,在这间充满怀旧气息的小店里,手舞足蹈。
光的长河中打捞鲜活瞬间
下午,暖阳晒向合肥新亚汽车站附近的一间小店中。泛黄的港台明星海报、堆叠的录像带与老式放映机构成了一方回忆的天地。
店主陶东正聚精会神浏览电脑,眼镜片上倒映着屏幕里斑驳跳动的画面——一辆贴着“喜”字、拉着彩带的红色轿车缓缓驶过一座庄严的大门,门楣上,“合肥化工厂”几个大字遒劲有力。那是1997年3月30日15:17的合肥街头,这个精确到分秒的瞬间,被陶东用技术从时光的长河中打捞出来,再次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陶东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几十年前的录像带,复原那些曾经的影像瞬间。
2005年从合肥工业大学专科毕业后,陶东曾是一名与代码为伴的搜索优化工程师。然而,对老物件的痴迷,让他在工作之余,踏上了修复录像带的“副业”之路。随着口碑的传播,找他修复的客户越来越多,两年前,陶东毅然决定在家门口开设“岁月时光数据馆”,成为一名全职的录像带修复师。
“我之前修复时,还看到我爱人小时候呢!”陶东脸上神采奕奕的笑容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点开一段婚礼录像,具有时代记忆的音乐与热闹喜悦的交谈声从视频中流出。画面中的一位小女孩抱着搪瓷脸盆,乐呵呵地走在送嫁队伍中。陶东的圆脸上泛起光彩,指尖在屏幕上摩挲着童年妻子的轮廓。这段来自时光深处的惊喜,来自妻子小姨尘封的结婚录像带。
在修复的过程中,陶东经常与这些记忆不期而遇,某盘化工厂运动会录像里,闪过他少年时代的运动项目;某位客人的结婚视频中,竟捕捉到了他当年上学的路。“每次修复,都像是在挖宝,拆开一份来自过去的礼物。”陶东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成功修复结婚录像 顾客当场落泪
“您好,录像带可以修复吗?需要多久?”网线这头,陶东在与记者交谈时,还不忘及时回复来自天南地北的线上客户。
两年来,陶东修复了几百个客户的视频。这些客人不仅来自安徽省内,还有新疆、内蒙古、福建等地。“之前修复过一个新疆的结婚录像,看到了他们住的建筑,特别有意思。”陶东说。在他的电脑里,分类存放着来自各地的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记忆。
有一位已退休的女顾客,拿着上世纪90年代的结婚录像带来到小店。当VHS磁带的磁头部分被陶东小心取下,尘封的磁带经过精细的部件调整后,她看见爱人年轻时同她结婚时的模样被修复呈现时,她激动得当场落泪。原来,她的爱人已经离世,这段录像让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幸福的时刻。
还有一位来自六安的老厂长,看到厂子里曾经的生产生活景象被重现时,感慨万分:“仿佛回到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当年,感觉回到了40岁。”
采访过程中,一位姓杜的客人走进小店取片。“之前我的结婚视频就是在这修复的,这次过来拿我小舅子的结婚视频。”陶东按照流程播放了修复好的视频片段,两人看着影像,聊起了当年流行的物件。“你看,这个燕舞牌收音机,现在的年轻人就很少能见到了。”杜先生感慨。
上世纪90年代的CD与VCD、单位举行运动会时的影像、闪着雪花点的家庭自拍录像带……每一位客人的过去就是这样在陶东手中重获新生。
影像中的合肥变迁,引发集体怀旧热潮
修复完的视频,陶东会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其中,一段1993年合肥徽州大道的画面,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画面中,道路两侧树木郁郁葱葱,公交线路标识清晰可见,低矮的建筑物简洁而质朴,一辆蓝白相间的4路“大通道”公交车缓缓行驶在水泥路上……这些画面瞬间将人们的思绪拉回了那个纯真年代。
“那一年,就是这辆公交车,从探矿厂坐4路车到葛大店,再转农班车到东大圩……”一位网友在视频下留言。对于许多人来说,这辆公交车不仅是出行的工具,更是青春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无数个日常瞬间,如今在修复的视频中得以重现。
还有一段1998年的寿春路桥画面,也让网友们感慨万千。“这还是我离开家乡时的模样。”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网友留言,简短的话语却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深眷念。
陶东在修复过程中,经常会对比合肥各条道路的变与不变。“长江路和芜湖路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新亚汽车站这块以前是一片水田,现在变化好大啊!”他感慨道,“还有,你比较一下那时候结婚的交通工具和现在的交通工具,时代发展啦!”
如今,合肥骆岗公园正在骆岗机场旧址上崛起;合肥城市记忆馆把老合肥人拉到过去的时光;而陶东的小店,也在用技术对抗时间的侵蚀。在这座人口破千万的新一线城市里,这些细微的坚守,正为狂奔的时代保留着一份温情的“缓冲带”。陶东,这位时光修复师,用一双巧手,让流逝的岁月在影像中永恒。
“这些物件越来越少了,某种意义上,我做的也算是夕阳产业了,但得有人做。”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詹慈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