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在绣,实则在画,以针代笔,以线为色……”近日,记者走进镇江技师学院方美珑陈赛姣技能大师工作室,刺绣教师陈赛姣正在为学生们上课。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几把椅子,陈赛姣全神贯注地看着,时不时地对身边学生出针的手法进行指点。
陈赛姣是一名“80后”,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则绣(乱针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她用指尖的技艺,表达着对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因为母亲方美珑是我市乱针绣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陈赛姣自小便踏入了充满色彩与情感的刺绣世界,跟随母亲学习乱针绣技艺。“小时候,经常坐在妈妈身边,看她穿针引线,看她用铅笔在布料上构图,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妈妈‘画’得真美。”陈赛姣说。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其绣法自成一格,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虽说乱,但乱中有序。”陈赛姣告诉记者,乱针绣是把画理和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刺绣艺术,它打破传统苏绣的框架,针法中融入笔法,长短交叉,分层叠色,使绣者之手不受眼的约束,表达想要的效果。这样的技法和理念源自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吕凤子先生在他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带着他的学生杨守玉,大胆突破传统刺绣的程式,将西洋油画的色彩原理引进中国刺绣工艺,创出一个新的绣种——乱针绣,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
陈赛姣跟随母亲方美珑学习乱针绣,方美珑亦师从吕凤子先生的长子吕去疾先生。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付出,使得正则绣在传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创新。一直以来,陈赛姣深入学习乱针绣的精髓,从基础的针法到复杂的图案设计,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乱针绣的技法其实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有水粉素描的功底,凭针作画,以线达意……”陈赛姣说。
以“热爱的力量”加持“自己的选择”,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陈赛姣进步神速。“以这幅《花瓶》为例,就花费了我很长时间才完成。”陈赛姣边说边展示起这幅作品,“花瓶要绣得透亮、有质感,每个花瓣的光影,都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抠。”陈赛姣介绍,乱针绣作品不是一次刺成,一般要刺三层。第一层铺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满刺一层底色;第二层做细,一般先刺面积大的,后刺面积小的,最后刺重要的、引人注目的物体;第三层进行精细艺术加工,重点刺出线条的变化以及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一副绣料、几团绣线、一根绣针、一把剪刀,陈赛姣用一针一线将家乡的好山好水通过刺绣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刺绣让更多人了解家乡。近年来,她创作的《军人风采》《艺术人生》《吕存先生》《松林》等多项作品均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我想把家乡的好山好水、文化底蕴都绣下来,让大家通过我的作品感受到丹阳的美。”陈赛姣说。
秉承着对刺绣的热爱,近年来,陈赛姣坚持去一些院校授课,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乱针绣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掘、培养、储备一批人才,让乱针绣发展得更好。她说:“我正在筹备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刺绣背后的故事和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项‘非遗’。”
“今年,很荣幸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委员会聘为‘青年讲师团’成员,我将从青春的视角出发,通过青言青语、鲜活事例传播刺绣文化。”谈及未来,陈赛姣满怀期许地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集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将乱针绣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