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原本是件好事,但因为收了点“成本费”,导致有的居民不理解。昨天,本报《做公益,能不能收“成本费”?》一文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苏州工业园区第五元素社区15位居民代表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分析会”。他们对本小区志愿者谈跃专注于公益事业的执著精神表示肯定,也支持他在公益创业阶段适当收费,并且期望他能够将公益事业做大做强,做出诚信,以惠及更多的园区居民。
支持收费,也有善意提醒
“我的理解是,公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惠民服务,我觉得受服务的居民应该给成本费或适当的服务费。”昨天上午9点半,坐在第五元素会议室的居民赵翠侠第一个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后,周翠英阿姨也支持赵翠侠的说法,并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去年底,她家一台50英寸液晶彩电间歇性“黑屏”,打电话给特约维修部,对方开口就要“上门费50元”。维修人员来到她家后,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半小时观察过程中,电视又不犯毛病了。由于维修人员急着要离开,周翠英给了50元上门费。然而,当维修人员离开不到5分钟,电视机又黑屏了。周翠英再次拨打维修人员电话时,对方说“已经离开小区大门,下次再说”。至今,电视机还没修好。因此,对于谈跃的公益维修队,她感觉比找小区外面的维修人员方便,“维修费肯定要给,只要讲诚信,不乱收费。”周翠英说。
做过机械工程师的居民马晓棠对谈跃立志公益的创新理念表示称赞,他认为做公益事业,合理收费是应该的。他建议谈跃要针对目前电子产品维修市场的乱象和弊端,从方便、惠民、利民、诚信的角度做好公益服务。如公开价格、更换零件时不仅要跟居民沟通,还要允许居民到场参观等,避免“我说换啥就换啥”,让公益服务更加有亲和力。谭本军大叔更是对公益组织充满期待,他表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本费当然要给。但公益除了在价格上优惠,服务质量也要跟上。另外,公益服务要讲诚信,让居民明明白白消费。“即使跟外面维修店的价格一样,但只要诚信,我都能接受。”谭本军说,只有将好事做好,大家才会口口相传,公益维修队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分析会现场,大家除了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公益收费的看法,王智荣、逄玉梅、张振兴、李慧英、季平等居民还向记者表示,如果谈跃需要她们的帮助,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记者感受到的,他们的肯定不仅是对谈跃创新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公益组织的期许。
公益组织需要大家共同帮助
“初创期的社会组织,尤其是做公益创业的,非常艰难。所以,大家要一起帮助他们完成创业理想。”昨天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罗文跟记者介绍,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是一个公益支持性非营利组织。旨在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切实的支持。他们主要对想做公益的人进行能力方面的培训和前期资金方面的支持等。像谈跃这样愿意从事公益事业,但又遇到困难时,他们就可以进行帮助。不过,他们也要对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将那些居民确实需要、又有社会需求的项目选进来。再对他们的运营、房租、人才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和支持。
另外,由于不少公益项目初创阶段都是在社区从事零碎的一些公益活动,尚未形成气候,也没有品牌化。对于这些入选的公益项目,创新发展中心会对他们进行能力建设培训。也就是教他们如何注册一个组织,如何管理一个组织,包括公益组织的财务、法务、项目管理等,并帮他们做项目优化。
罗文表示,项目优化后,创新发展中心还要将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做“落地”资源对接。将项目落到社区开项目点。像谈跃的“微服网”,就是经过多次优化和资源对接后,先在三个社区“落地”的。
罗文表示,像谈跃这样有志在公益事业上做出成绩的同胞来说,这时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受服务的居民也要多给予理解,让有志之士能够得到长足的发挥。而他们的成功,也才能更多、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扶持也是一把“双刃剑”
“苏州各地对社会组织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昨天下午,苏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处长王林兴告诉记者,目前,大市范围内,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有1万3千家左右。
王林兴介绍,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社会组织的产生应该由市场和社会来决定。对于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尤其是从事公益慈善类的组织,目前苏州市有很多扶持政策,如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降低了,注册资金、场所标准和条件等,过去是有门槛限制,现在都适度做了一些标准的下降;区里在登记注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原本要求是3万元,现在只要3000元注册资金。政府还通过公益创投、公益采购、公益伙伴等活动,为他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目的就是鼓励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
另外,苏州还投入1亿多元建成50家“孵化器”,培育专业组织。这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类公益组织的参与,加入基地接受培育、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多方面服务。像社会组织初期成长过程中,会减免1-2年的房租等。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都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我们在培训中也遇到过,有些社会组织接受培训后赖着不走,我们也很尴尬。”王林兴表示,由于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配备的条件很好,又有各种免房租等优惠,这就导致少数社会组织培育成熟后“不想走”。因此,“政府扶持也是一把‘双刃剑’。”王林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