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在江苏沙钢集团海力码头,苏州首个岸电试点在这里送电成功。
在现场,笔者看到一艘来自香港太平洋航运公司的“爱人号”散货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除了固定船的缆绳,船上还伸出一根电缆,连接到码头的岸电箱。“这个船用岸电接到船上以后,船的辅机就完全停止,现在是零排放,这是供电公司和沙钢集团大力推进岸电‘上船’的电能替代新模式,实现以电代油,可以有效降低燃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内河环境。”江苏沙钢集团海力物流公司总经理陆士东告诉笔者。
全面推广使用岸电技术是一项节能减排新课题。以往停靠港口码头的船舶必须一天24小时采用船舶辅机进行发电,以满足船舶用电需求,在发电过程中因油料的燃烧造成大量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推广使用岸电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港口环境,还可以降低港口、船舶的运营成本,增强船运的综合竞争力。
“市供电公司一直在推动我们开展岸电建设,这是一笔经济账、环保账。作为全市特大型企业,我们确实应该去吃第一只有环保意义的‘螃蟹’,自3月18日与市供电公司签订岸电减排合作备忘录后,仅用时2个月,就建成了总用电容量为400千伏安的2套岸电装置。”陆士东说。这两套岸电装置于5月18日建成后,受到了船、港双方的热烈欢迎,已有3艘船只接用了岸电。
对于海力码头来说,拿到了岸电减排装置这个“绿色港口”的金字招牌,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改善了港口的空气质量,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海力码头投入50万元安装了‘双频可调压式岸电电源’,电源是从220千伏海力变电站引来的,与市供电公司的电费平均结算电价为0.75元/度,我们给货船供电的结算价格为1元/度,这里边的差价为0.25元/度就是我们的收益。以今天停靠的这艘船为例,他每天消耗3000度电,这次需要在码头停靠3天,那收益就是2250元,这样看来大约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陆士东给笔者算起了他们的收益来。
有收益的除了海力码头,船主更是利益的获得者,爱人号轮机长Canas告诉笔者,他们的货轮行驶过美国、香港、青岛、天津、太仓等地,却是在张家港第一次用上了“岸电”,他觉得十分的开心,对于船主来说这是一件省钱省时又省力的好事。“海力码头专门配置了的配合人员,用码头的电缆连接船岸,接通开关、刷一下结算卡就可以使用,整个接用过程大约只需要10分钟,快速又方便。我算过了,现在我们每天用岸电需花费3000元,如果按平时使用柴油算,则需要4500元,这样一天就省出了1500元。目前,船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节省这些运营成本也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同时,以往船舶靠岸时柴油机发出的轰鸣声,己被岸电清洁能源的清静所代替,我们的船员在这里都能睡上好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码头使用岸电设备。”
而在码头和船主共赢的背后,张家港市供电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海力码头是一个老码头,泊位上的闲置位置少,吊装的都是钢材、原料等‘重货’。如果设置在码头外侧,岸电设施有可能会被掉下的货物击中,安全运行难以保证。如果设置在内侧,又出现靠岸船舶的接电困难的情况。最终采用了岸电装置设置在码头内侧,在码头外侧增设简易接电点的方案。既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又方便了船舶接电,是一个最佳方案。”张家港市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告诉笔者。
由于码头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经济利益、政府补贴不明、投资回报率不清等多种原因,不愿立即投资建设岸电系统,处于观望状态,给岸电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带来了一定难度。面对这一难题,该公司发挥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联系的企业多的优势,主动协调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岸电设备投资,港口方提供设备场地,政府提供补贴,电费收益按利润分成。同时,从张家港市港口靠港船舶的用电实际来出发,该公司组织了多次技术方案讨论,创新研制出了一套申报国家专利的“双频可调压式岸电电源”设备,该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用电标准的船舶接电需求,适用性强。下阶段,该公司还将积极联合有研究实力的企业、研发机构开发适用性更强的岸电设备,化外部电源配置,研究各方利益的最佳契合点,以便更好、更快地推广应用,为张家港市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按张家港市年均16万艘次内贸船、7000余艘次外贸船进出港口测算,如果都能使用岸电技术,船舶在该市停靠期间将年均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5.6万吨、二氧化硫3450吨、氮化物5425吨。(俞婷 游仕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