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小暑将至气温攀升 养生很重要

本报记者高小花摄影张健

“出梅”了,随着懊糟的天气结束,气温也将节节攀升。随之,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暑也将到来。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小暑即热气犹小也。小暑不仅标志着出梅,同时也意味着即将入伏。小暑节气,老苏州有什么讲究呢?三伏天,又将如何养生呢?昨天,本报联合清塘社区、虎丘路社区开展“邻里开讲”,一场“小暑节气习俗和养生”让现场居民们在了解传统民俗的同时,也学习了养生之道。

主讲人:

惠桦,苏州市少先队员名誉总辅导员,苏州市民俗专家。

赵国祥,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黄发垂髫”一起听讲座

“今天这样的讲座很有意义,因为现场来了不少正在放暑假的孩子,苏州的传统民俗很多,除了居民外,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通过他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一到现场,主讲人惠桦看到有不少孩子时,开心地说道。

家住山塘街的马慧珍今年66岁,听说此次“邻里开讲”中,惠桦是主讲人之一,她很是激动,并赶紧从家中赶来。她说,1960年,她进入民联小学读书,惠桦老师正是她的老师。当年,惠桦刚进入这所学校工作。半个多世纪来,再一次听惠桦的课,感觉尤其亲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同时,她还将今年11岁的小外孙徐毅成带来,一起听听惠桦老师讲课,一起跟着惠桦老师学民俗。

“暑,即热的意思,孩子们放暑假,就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放假休息。”惠桦老师的开场白,让现场的小朋友恍然大悟。

吴侬软语让讲座别开生面

“我估计,现场有一些小朋友听不懂苏州话,但我还是想用吴侬软语来讲这一堂民俗课。”惠桦说,用苏州话讲课,不仅能够让现场的老苏州产生共鸣,也期盼能够唤起这些孩子学习苏州话的意识。

“小暑勿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从小暑当天的天气讲到“六月里老爷生日多”;从“小暑黄鳝赛人参”,讲到“小暑后,苏州人为啥要吃素斋”;从“赤脚荷花荡”讲到“吃夜饭、乘风凉,六月里的夜来忙”……惠桦用吴侬软语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间杂着还有叫卖声、吆喝声。

“吃素、观荷、乘风凉……,小暑时节,老苏州有着很多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儿时或听父辈讲述过,或自己亲身经历过。”家住桐星社区的吴鹤清说,这次“邻里开讲”,让自己重温了过去的生活,一份温情也从心中涌起。

主讲人现场处理突发状况

此次“邻里开讲”,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赵国祥受邀来到现场,给居民讲述小暑时节如何养生。讲座中,他从起居的注意事项,讲到暑期的饮食,以及如何“冬病夏治”。他说,夏季中,养生要遵循四大原则,即要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和冬病夏治。

在小暑,民间有吃黄鳝的习俗,所谓“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但是,他指出,人们爱吃脆嫩的鳝鱼片,在烹调时,只是在锅中爆炒几下就出锅。这样烹调鳝鱼,虽然味道鲜美,但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因为黄鳝体内有一种寄生虫,如未熟透,就杀不死此虫。所以,炒黄鳝一定要熟透,以炖煮为宜,以防引起感染。

相关链接

暑期养生“四个三”

小暑这个节气时间段特点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炎热,多暑多湿,人们经常会出现头重、抑郁、倦怠、胸闷等症状。

在起居养生上,要运动适量、睡眠充足,外出要注意防暑。俗语讲“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赵国祥说,小暑时节,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木头上坐久,容易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部分饮食可以归类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赵国祥说,“三花”是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神器”,能清热降火。而红豆不仅利水消水肿,并且养心的功效很好。由于红豆富含铁质,因此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其中,重点是苦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现代研究提出:苦瓜具有抗癌,降脂的作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4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