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中外媒体专访苏州园区王翔书记

王翔书记答记者问.JPG

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答记者问
 
       12月15日,江苏省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接受了中外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向中外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园区的发展现状、未来定位、民生事业、人才政策及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成功经验。
 
发展现状:最具竞争力开发区
 
王翔书记介绍说,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合作项目,开发建设十八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近年来连续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苏州工业园区呈现出结构优、环境美等特点。今年以来,在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工业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促创新、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主要指标增势稳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民生保持和谐。
 
未来定位:三化三新
 
当有记者问及苏州工业园区的未来再定位时,王翔书记表示,工业园区的未来定位依旧是三化三新。
 
谈及对园区明年工作的设想,王翔书记说,将围绕江苏省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总部署和苏州市“三区三城”的总定位,持续深化中新合作,赋予“园区经验”新内涵,拓宽学习借鉴的眼界,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夯实圆融和谐的基础,提升合作共赢的层次;打造新高地,成为苏南高端产业、高端商务、高端人才的首选之地,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相互融合、高端商务和乐居生活相得益彰新天堂;塑造新形象,激发“敢闯敢干”的豪情、提升“亲商亲民的品牌”、塑造“为民公正”的形象、强化“高效廉洁”的素质。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到2015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成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
 
民生事业:富民惠民
 
王翔书记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检验衡量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坚持执政为民、民生优先,办好惠民利民便民实事,要使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首先是教育,工业园区为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工业园区新建成了3所公办学校、7所幼儿园,3-6岁幼儿入园率达100%。
 
其次是提升就业机会和财产性投资。新开工的富民载体面积近70万平米,组建了苏州市规模最大富民集团,预计农村动迁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76万元、增长23%。在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方面,新开工的公租房3319套、竣工1192套。
 
再次是继续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最后,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园区还调整提高了企业基本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征地保养金标准。最近还推出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试行)》,从根本上来缓解老百姓因病致贫的问题。
 
人才政策:筑就人才高地
 
王翔书记介绍说,园区始终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工业园区筑就人才高地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平台,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经引进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23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园区累计6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累计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4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是产业,园区坚持产业留人,力争用5年时间,以纳米技术为引领,在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纳米技术应用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内,用强大的产业基础使人才有用武之地。
 
三是环境,工业园区坚持环境留人,园区创新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培训管理中心,并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为人才创造一流的环境,让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交流氛围。
 
四是政策,工业园区坚持政策留人,园区启动实施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每年重点引进和培养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王翔书记还向记者透露了工业园区在发展建设中总结一些宝贵经验:转型早,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将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为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强化科技创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