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东渚镇新型合作农场 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草长莺飞时节,东渚镇长巷村250余亩的鱼塘里,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把鱼塘平整成稻田,把杂乱的小河道改造成U型沟渠,并建设泵房、生产用房、道路等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目前,高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全新项目———东渚镇新型合作农场正在逐渐成型。记者了解到,未来,这一新型合作农场不仅将土地的总收益从每年不到18万元提至60多万元,还优化了村级经济模式,能统一打造农产品品牌、开发旅游项目。

  新型合作农场能给村级经济带来多大的改变?长巷村党支部书记仇永康算了一笔“经济账”。“前些年,长巷村实行的是粗放的管理,简单地把这250余亩土地租出去,收取一点承包费。”仇永康说,“3个承包户拿这些土地做鱼塘,每家的年利润在4万元左右。他们上交给村集体的承包费是每亩850元,这样算下来,长巷村在这些土地上的年收益只有不到18万元”。而收回承包权,成立新型合作农场后,长巷村打算退渔还耕,每年种植两季农作物,一季种水稻,一季种小麦或者油菜。仇永康说:“仅说水稻吧,按照预估的产量和市场价,250余亩水稻保守估计会有73.5万元的收益,扣除每亩1200元的化肥、农药、人工成本,长巷村的净收益超过了48万元。”而算上小麦、油菜,长巷村在这些土地上的全年总收益能达到60多万元。新型合作农场能给村级经济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东渚镇人大主席邵永康说:“新型合作农场在经营方式、生产管理、劳务用工、收益分配等方面都是新的模式,是高新区一种全新的探索。”邵永康列举了几项更广阔的“社会效益账”。经营方式上,新型合作农场最大的特点是“大承包、小包干”。“大承包”是指由合作农场来包产、包肥、包农药、包用工,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小包干”是让有意愿、有技术的村民根据各自能力认领包干面积,种植过程中,用肥、用药以及田间管理要服从合作农场的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上,新型合作农场将把“成本核算、绩效挂钩”作为考核分场场长及其员工的主要方式,按月对参与包干的村民进行考核打分,并把分数与包干管理费挂钩结算。比如,合作农场预定了水稻单产的斤数,分场场长及员工如果实现超产,将按超产金额的20%获得奖励。

  此外,新型合作农场将与农业技术院校、部门合作,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并统一打造农产品品牌,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销售。“通过这些措施,东渚镇居民的就业岗位会增多,村级经济发展会带动居民的股份分红增多。新型合作农场带来生态文明的发展,也将会带动旅游项目的发展。”邵永康说。据了解,目前已经动工的东渚镇新型合作农场总投资约320万元,预计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将于5月底结束,6月份栽种水稻。而在今年年底,东渚镇还将整合黄区村420亩的土地,对其实行新型合作农场管理模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