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全国首条跨省地铁今在昆山开通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讯   随着“地铁城市”越来越普及,跨区域甚至跨省市地铁,也成为城际交通的一种新选择。近日在地铁网络发达的上海,诞生了国内首条跨省市地铁线路,为区域交通同城化提供一种新模式。

  全国首条跨省份地铁通车

  记者从上海地铁部门获悉,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花桥段)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最后全面调试,定于16日正式开通载客试运营,这也意味着连通上海、江苏两省市的全国首条跨省市地铁正式启用。

  据了解,花桥段开通试运营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运营总里程达到72公里,已经成为全国最长的地铁线路。从江苏省境内的花桥站出发,1个多小时即可进入上海市中心,进行轨道交通网络换乘,这将有利于苏、沪两地居民的出行与通勤。

  新开通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段工程花桥段(安亭站~花桥站)线路全长6公里,东起上海安亭站,向西设有兆丰路站、光明路站、花桥站3站,均在江苏省昆山境内。

  相比于传统的跨省市交通方式,地铁交通的便捷性和经济性非常具有吸引力,以上海市中心的徐家汇车站为例,从江苏省花桥站至徐家汇站的车票仅为7元。

  新建成的花桥段设施配置良好,可以实现同其他轨道交通线“一票换乘”。为减少地铁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全线轨道采用了减振技术铺设,给乘客更舒适的乘坐环境。

  家住江苏到上海上班成为可能

  专家指出,城市基础交通设施突破行政区划隔断,实现真正意义的互通,不仅提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强化了大区域的同城效应,也为正在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全国各大城市群提供了一种跨区域互联的示范。

  上海嘉定安亭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位于上海市的最西端,距离江苏昆山咫尺之遥,从位于安亭汽车城的办公楼高层就可以清晰俯瞰花桥全貌,可谓是近邻。

  江苏昆山也希望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线与上海进一步对接,促进区域发展。上海早在几年前已开始与江苏省有关方面进行积极协商,推进轨道交通互联项目。

  上海退休职工陈阿姨三年前就在江苏花桥购买房产居住养老,她告诉记者,跨省市地铁开通后,她是最大受益者,“原先上海地铁最西端到安亭,要去相邻的花桥还要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并不方便,即使有时候用自家的私车,还要支付高速公路费用,相比之下,7元车资、70分钟车程,可以直达上海市中心,非常方便。而且由于房价较低,不少年轻人在花桥居住,在安亭等上海市内工作,对他们而言,跨省市地铁开通就等于过上了同城生活。”

  由于城市地铁属于城市公交系统,跨省市的票务清算也是一项连通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从上海地铁部门了解到,目前沪、苏两地票务优惠政策的惠及对象不同,但由于昆山段纳入上海轨道交通清分系统,因此将按照上海政策执行。目前苏州交通卡在上海地铁能够使用,但不能够充值、移资和退卡,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地铁跨省市通车示范还是特例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地铁,跨省市运行,是有益尝试,还是一种特例?

  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上海地铁连通江苏,打破了原先大交通模式的局限,意义不言而喻:从现实意义来看,这一举措将加大上海在长三角的辐射效应,并且直接带动昆山、苏州地区,“原先大交通带动的是要素流动,但现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实现了生活生产一体化,对未来长三角协同发展是一种促进。”

  “地铁跨省市,可以说是打破行政区划隔断的一种重要尝试,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的突破。”地铁专家、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说,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城市的市政基础交通设施,以往还没有连通的先例,此次应该说是一种实事求是、符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突破。

  他指出,根据原规划,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是横贯上海的一条重要线路,也是运营里程最长的线路之一。不同于一般的在市区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区线,11号线是一条从市中心通向远郊区的市域线,现在这条线路将实现跨省市,也是一种长三角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

  孙章说,相比于高铁、高速公路等原先跨区域的交通方式,地铁的搭乘便捷、票价低廉、班次密集等优势突出,实际上是城市公交的一种延伸,使居住在昆山、工作在上海真正成为一种可能,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

  但是,孙章等专家也明确指出,地铁跨省市延伸运行,也并非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关键要因地制宜。“地铁跨省市应以城市集群中核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为中心,譬如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此外大城市周边连通的城市也必须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未来组团式发展或者发展卫星城的条件,这样开通跨省市地铁才是水到渠成,也具有一定经济性。”

  孙章还强调,城市地铁造价很高,绝不能随意延伸,也不是线路越长越好,城市地铁网络与地区铁路网络的功能和设施都有所区分,不能以速度慢、站间距小的城市地铁覆盖、替代区域铁路,这样没有经济性,也缺乏效率。 据新华社 制图 张晓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