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水井是张阿姨所住平房里四五户人家的共有“宝物”,没有井栏,而是直接开在客厅中央的地面上。井口就是一块方形地砖的大小,周围摆放着普通的厨具、餐桌和竹椅等家用。
在客厅稍稍站立一会儿,记者手中的温度计下降了5摄氏度,显示在26摄氏度左右。
本报讯(记者 王嘉言)最近苏城天气继续蹦上高温线,最高温达到37.7摄氏度,走在室外隐约有路过“火焰山”的感觉。不过家住观前街道小公园社区的张阿姨一家并不多么担心,因为客厅里有一台“天然空调”——一口冬暖夏凉的水井。
这座水井是张阿姨所住平房里四五户人家的共有“宝物”,记者看到,它的四周并无井栏,而是直接开在客厅中央的地面上,井的周围,摆放着普通的餐桌、厨具以及竹椅等家用。井口只呈一块方形地砖的大小,如果用木板井盖将它盖上,很难察觉到这口井的存在。然而这间客厅的确令人感到非一般的“风凉”,有别于一般空调间内干燥的冷风,寒意中透着一种仿佛隔着衣物就能够沁入人体皮肤的触感。上午十点左右,在屋外的太阳底下,记者手中的温度计显示在31摄氏度左右,而在客厅稍稍站立一会儿,记者手中的温度计下降了5摄氏度,显示在26摄氏度左右。
张阿姨介绍,此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前还能喝,后来铺设地下污水管道,经历过挖掘、疏通之后,水质有些变差,“现在井水基本上就用来拖拖地了。”另一位户主孙好婆告诉记者,她从小就住在这里,这口井已经陪她度过整整六十年了。孙好婆说,以前三伏天外面酷暑难当的时候,家里常常买来西瓜放进吊桶里,沉到井下一两个小时,吊上来的时候,还要顺便用浸过西瓜的井水擦一擦草席,把席子铺在客厅阴凉的地砖上,邀请乡邻们围坐在席子上吃几块冰西瓜,小孩子们趴在井水浇过的草席上玩游戏,说不出的舒爽和惬意。
井水清凉,经过测量,记者发现井水的温度为24摄氏度。对此,据相关物理学研究生表示,井水是天然的地下水,贮藏在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有一层厚厚的泥土和岩石保护着,隔绝开空气和地表,外界的气温变化对井水的影响很小,冬天和夏天的水温差不多是一样的。因此,与其说井水“冬暖夏凉”,不如说“冬夏不变”来得更为恰当。
观前街道文化站站长周立平介绍,这种开在房间里、没有井栏的井叫做暗井,常见于明清时期,在太湖流域以及浙江一带都比较流行。古人迷信,注重风水八字,要是家里面有人命中缺水,就会在宅子里开出这么一个室内井,和一些现代人养“风水鱼”是差不多的道理。江浙地区地下水丰沛,也比较容易做到。周站长说,这些暗井还有一个功能,以前的老百姓要是遇到强盗或者劫匪,就会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包好扔到井里,盖上井盖,等匪患过去了再想方设法打捞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