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民生

顾焱:从公务员到互联网农人

  顾焱(左)和菜农一起查看有机蔬菜的生长情况。  □记者 濮建明 摄

  顾焱(左)和菜农一起查看有机蔬菜的生长情况。  □记者 濮建明 摄

  □“苏报行走”报道组

  “我是真心喜欢种地,喜欢弄这些瓜果蔬菜。”

  老话说,人过五十不学艺。

  1967年出生的顾焱,也快“奔五”了,却辞去公务员工作一头奔向了田里,变成了江苏神骥感知农场的总经理,一门心思做起了“互联网+农民”。

  顾焱,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昆山文化馆搞过创作、写过剧本,又到乡镇挂职镇长助理,再到千灯镇国家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当招商部主任,如今变成了一个时尚农民。

  48岁的顾焱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的评价是:“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

  一次喝茶激发人生转折,不当公务员去打理菜园子

  一年半前,顾焱还是公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现在,他天天泡在农场的菜地、果园里。

  顾焱是昆山千灯人,顾炎武的第14世孙。大学毕业工作,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家庭和美。他的辞职,让当时千灯镇的领导及同事很不理解。

  顾焱说,任职国家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招商部的9年里,引进了不少农业企业。

  2013年过后,国家倡导绿色GDP,对农业招商这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入驻企业越来越少。自己的工作量也逐渐减少,慢慢就厌倦了。

  “我是真心喜欢种地,喜欢弄这些瓜果蔬菜。”顾焱对记者说,那次是2013年底的一个晚上,跟朋友喝茶时聊起农业上的事,越聊越有兴趣,同时,朋友希望他能全职打理这个农场。考虑了一个多月后,自己跟家人“摊牌”。整整一晚,做通了家里人的工作。最终,父母和妻子给出了意见:既然你喜欢,就去做吧!

  第二天一早,顾焱交了辞职报告。“2014年1月3日,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两个个性“牛人”惺惺相惜,玩起时尚农业

  顾焱的生活“大变戏法”,和另一个人密切相关。

  史志强,吴江平望人,目前是江苏神骥感知农场董事长。史志强干过房地产、开过国家地名数据公司,还在宁夏和当地农垦单位合作过。2013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和顾焱共过事。对农业的共同兴趣,使两人越走越近。2014年初,两人在江苏神骥感知农场一拍即合。

  这片面积达800亩的农场在昆山张浦镇姜杭村。水塘,木桥,果林,枝头水果“穿”上了纸衣,以防贪嘴的鸟儿啄咬。一只只大棚相连,里面种着各种蔬菜。

  顾焱说,我们目前主打的是有机蔬菜,农场里的蔬菜品种有80多个,其中有机蔬菜有40多个品种。“我们的有机蔬菜对土壤、水质、定产和质量等要求很高,使用的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药水,都经过国家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格认证的。”

  顾焱告诉记者,农场分为三大区域,果园、蔬菜和体验区。最特别的是体验区里的家庭农场,农场里专门划分一片区域,为在都市生活的市民提供一块亲手种植的场所。市民随时通过视频监控,每天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成熟后自己过来收获采摘。目前,已有40多个家庭体验到种植和收获的喜悦。为打造农场的观光景致,两人去年还投资近600万元买了700棵樱花树,建起了一片樱花林。

  目前,农场有70多名员工,其中40多名为姜杭村的农民。顾焱说,我们给村里的租金是一亩2300元,再由村里统一调配发放土地流转金;这些姜杭村的农民是我们的产业工人,每月发工资,人均年收入3万多;而10多名技术工人的月薪要上万元。农场前期已经投入6000万元,今年又在巴城镇承包了1500亩,目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两个个性“牛人”野心十足,盯住了互联网“风口”。“现在再按原来的农民分散做农业是肯定不行的,要盯住市场上的终端消费和人群,再形成现代农业的组织、生产、管理等流程,创新改变布局。”

  颠覆传统模式,探索“互联网+农业”新路径

  在江苏神骥感知农场的800亩土地中,有230亩用有机肥等对土壤进行了改良,耗资400多万元,还进行水、土、肥药等检测。

  顾焱说,这是农场最核心的生产基地,做有机蔬菜,目的是支撑正在布局的农业电商平台中的高端人群消费。“我们要打造中国农业的‘淘宝网’。”销售有机蔬菜的电商平台——亿厨生活网,去年10月正式上线,理念是做“中国亿万厨房的食品安全卫士”。通过O2O的商业模式,以社区消费人群为基础,借助基地直供、电商平台、手机终端以及社区智能生鲜直投站等,进行市场终端布局。以生鲜电商的模式,把新鲜蔬菜、冷鲜肉和大米直送进社区,以此突破人们买菜的“最后一百米”瓶颈。

  布局,从大数据收集入手。

  经过近一年的运作,农场在上海和苏州、无锡的23个小区完成了布点(每个小区在1000户以上),安装了30多个电子菜箱(设置冷藏设备),每个布点投入8万-1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80个布点。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将向500户规模的小区延伸布点。目前,网站平均每月有七八万次点击量,会员400多户。通过点对点服务,承诺12小时内送菜上门。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从社区人群下单、农产品订单、生产布局和管理等运营流程。

  顾焱说:“通过这些布点和订单运行等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分析出吃菜人的喜好和习惯,明年农民要种些什么就知道了,做订单农业。”

  “投入很大,但这钱花得值。”史志强说,今年,农场的销售额预计1000万元左右,还没有盈利。目前,农场的230亩有机蔬菜能够满足1000-1500户的需要,有机食品是高端消费选择,通过前期投入,可以树立品牌,形成消费信赖和市民认可。而且,电子菜箱的简包装和物流等成本优势,随着市场布局的拓展会反馈体现到直投农产品的价格上,进而推动流程布局和人群吸引效应。

  延伸阅读

  村企合作“丰满”农民钱袋子

  收获土地流转金,享受合作社盈利“分红”,还可以到基地当农工

  在昆山张浦,除了神骥感知农场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还有一种村企合作的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在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和发展上发挥作用。

  2011年,姜杭村农业合作社与台湾大型企业鲜活果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姜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在一块16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蓝莓果园,形成了果品生产基地。村里拿出土地,企业提供技术,双方再各投入资金拥有股份。姜杭村党支部书记张勤超表示,发展生态农业可能收益会比较慢,但有利于整个村庄的长远发展。

  从2011年起,蓝莓果园开始分三批种植。到2013年,果园全部完成了土壤改良,同年果园也开始有了产出。去年,果园整体销售额达180万元,成本基本收回。据介绍,今年蓝莓长势不错,丰收应该没有问题,但真正的大丰收应该在明年,亩产可以达800-1000斤,果园也将真正进入稳产期,到了稳产期,产出水平就可以维持50年左右。

  村企合作的新型农业主体模式,不仅有了看得见的果实,还给村民带来了“意外”收获。姜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用村里的土地,每年租金800元/亩。同时,公司常年雇佣的工人20多人,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村里老人,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有效解决了村里的高龄劳动力。此外,公司将每年盈利的20%返还给村经济合作社,通过村里再分红给农民,由此,根据盈利额的逐年增加,农民的“红包”也将渐渐大起来。

  为保障质量,果园里的蓝莓等水果都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模式,化学农药一律不用,驱虫采用植物中提取的植物中药,同时伴随“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除草靠的是人工,不用除草剂。肥料主要使用菜粕和豆粕增加地力。

  目前,为打造果园的观光旅游功能,姜杭村还跟当地旅游公司合作,打造“观光走廊”。在果园附近设置公交站点,同时开辟了一个广场,适时组织一些活动吸引市民前来采摘观光。2014年,来果园观光人员达1万人次,今年预计可达2万多人次。

  观察者说

  农村金融“雨点”要再大些

  搞农业,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神骥感知农场的两位合伙人梦想很大,要探索现代商业模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运行布局。前期的投入也很大,打造一个农场、一个电商平台,已花了6000万元,接下来还准备再投5000万元,扩大基地规模、完成电子菜箱布点。

  这么大的资金投入,是否一定能在农业上干出大事业,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农业企业的效益产出要比工业企业慢,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持久的投入,更需要各方的大力扶持。

  神骥的两位合伙人,一个深谙资本、市场操作之道,另一个干过农业招商,熟悉当地农业和发展环境。两人都对农业前景信心满满,

  但他们也深知,做农业企业绝非易事。农业招商常常是把企业招过来之后,发展全靠企业自身去拼搏。“农村金融创新喊了很多年,但总给人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玻璃门’也好,‘弹簧门’也罢,关键是如何让银行信任农业企业”。

  的确,再雄厚的资本储备也不可能无限投入。对那些本身就缺少资本的农业创业者来说,更需要在起步时有人扶一把。农业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更优质的生态。

  从更高维度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需要不断增加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等建好“蓄水池”,助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