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灵活、绿色、智能,是米其林工厂优势,更是上海制造业优势
九年三次增资,源于上海“三重优势”
——访米其林大中华区及蒙古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
上海西南角,闵行开发区的一隅,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原本荒芜的黄土地上已经桩基遍布,未来将有一座庞大的厂房在这里拔地而起——这是全球领先的轮胎生产企业米其林正在进行的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待2026年新厂房落成后,米其林上海工厂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的产能将从现在的850万条提高到950万条。
这不是米其林第一次增资上海工厂。二期工程前,米其林于2021年宣布开启上海工厂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2023年初竣工后的工厂产能已经从原本的700万条提高至850万条。再向前回溯,2015年至2020年间,米其林上海工厂约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绿色改造。
当前,中国汽车供应链市场正在重塑,轮胎销售渠道也在经历变革。激烈竞争下,米其林对上海的投资动作却愈发频繁,米其林大中华区及蒙古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告诉记者,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信心不变,一切努力都是希望上海工厂能变得更加灵活、绿色和智能——这三个特征恰恰印证了上海经济发展的三重优势。
“灵活”意味着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中。米其林所在的汽车制造业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米其林上海工厂地处长三角腹地,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叶菲在米其林任职20余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日新月异,他感慨颇多。
直至今日,叶菲仍然清晰地记得,2000年他刚入行时,米其林对新人的考核内容,是让他们站在马路上,说出路过车辆的轮胎尺寸。那时中国市场的主流汽车款式也只有30种上下,对应轮胎型号非常好辨认。
今天,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轮胎产品也极大丰富,“仅米其林的产品系列就已经有上千种,我们的员工必须要借助数字化的查询手段,才能为顾客介绍、找到他们想要的产品。”叶菲感叹。
销售端产品如此繁多,生产端也必然走向柔性制造。况且,在当今新能源车快速普及的浪潮之下,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的新需求层出不穷,尽管米其林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仍需要灵活地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调整,才能跟得上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绿色”则是长三角城市化进程提速的必然要求。叶菲介绍,米其林上海工厂是米其林全球唯一一个设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轮胎制造工厂,“它既是一个殊荣,也意味着企业会不断面临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世纪之初,米其林上海工厂刚刚落成时,周围居民区不多,5号线也未开通。20年间,闵行区成为上海人口增长最快的几个区之一,环保要求、能耗要求自然也更加严格。
事实上,轮胎制造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不仅依赖化石燃料,还会使用石油化工产品作为原材料,降碳十分困难。但米其林上海工厂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整体碳排放已经较2010年降低83%,在2021年被评为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据介绍,未来米其林上海工厂二期扩建工程将打造零碳、零有机物、零废弃工厂,致力于实现碳中和。 下转 5版(上接第1版)叶菲也坦言,要实现“绿色”,企业不仅要增加投资,运营成本也会上升。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要想实现“人、环境、利润”的平衡,米其林必须走上“智能”降本的道路。
“智能”方面,要想找到减少能耗的方法,首先就要知道用了多少能源。在此前的绿色工厂改造过程中,米其林引入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能耗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该系统还能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这并不仅仅是企业降碳减排方面的变革,更是对生产数据的一次“大起底”。依靠许多这样的智能系统,米其林正在改变行业过去落后的数据统计收集模式,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优化现场资源的调配,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对未来产业转型升级也大大有益。2023年,米其林上海工厂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记者发现,在米其林上海工厂改扩建过程中,不少“绿色方案”“智能方案”的提供方,就来自长三角本地的企业与高校。例如,在当前米其林上海工厂的流水线上,使用的就是米其林联合上海大学开发的影像识别拍摄系统及AI算法。这套技术可以对中间库存实现精准监控,同时自动筛检出条码不完整、超出流水线范围等瑕疵,提高准确率,降低了人工作业强度,但单位价格仅为传统方式的十分之一。
20多年间,本地市场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这是世纪之初在上海建厂的米其林所没有想到的。叶菲却觉得骄傲,因为当米其林上海工厂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正成为跨国企业的一个发展高地。
随着过去和未来几年的持续投入,目前米其林上海工厂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都在其集团内部名列前位,在智能化方面,多项应用属于集团首创。
灵活应变,绿色、智能资源聚集,是米其林工厂的优势,更是上海制造业的优势。叶菲介绍,现在米其林上海工厂正在“输出经验”,不少国内的专业人员都去到了海外国家,成为当地的技术骨干,也有其他地区的员工会来上海,学习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的管理经验。“我们期望把好的中国经验,好的上海经验,带到全球各地。”
专家点评
李双建(上海财经大学宏观团队成员、经济学院副教授)
今年以来,得益于经济社会活动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面回暖引致的资本市场景气度回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支持政策的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将从“恢复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换。
上海经济外向型成分占比高,在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叠加地缘政治、外需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复苏的势头略显不足,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产品面临外部需求疲弱和部分产能转移的双重压力。重要的是,上海市已全面步入新旧动能转换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正蓄力成势,经济内生性增长动能正愈发强劲。
下一阶段,全市应着眼长远布局,统筹“当期稳增长”和“长期深转型”,挖掘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潜力、打开格局。